复合梁正应力分布规律实验

复合梁正应力分布规律实验

ID:36715949

大小:216.7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4

复合梁正应力分布规律实验_第1页
复合梁正应力分布规律实验_第2页
复合梁正应力分布规律实验_第3页
复合梁正应力分布规律实验_第4页
资源描述:

《复合梁正应力分布规律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叠梁、复合梁正应力分布规律实验一、实验目的1.用电测法测定叠梁、复合梁在纯弯曲受力状态下,沿其横截面高度的正应变(正应力)分布规律;2.推导叠梁、复合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二、实验仪器和设备1.纯弯曲梁实验装置一台(纯弯曲梁换成叠梁或复合梁);2.YJ-4501A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一台;三、实验原理和方法叠梁、复合梁实验装置与纯弯曲梁实验装置相同,只是将纯弯曲梁换成叠梁或复2合梁,叠梁和复合梁所用材料分别为铝梁和钢梁,其弹性模量分别为E=70GN/m和2E=210GN/m。叠梁、复合梁受力状态和应变片粘贴位置如图1所示,共12个应变片。叠梁、复合梁受力简图如图2所示,由材料力学可知1

2、叠梁横截面弯矩:M=M1+M21M1M2M===ρEIEIEI+EI1Z12Z21Z12Z2IZ1为叠梁1截面对Z1轴的惯性距;IZ2为叠梁2截面对Z2轴的惯性距。因此,可得到叠梁Ⅰ和叠梁Ⅱ正应力计算公式分别为YEMYYEMY11112222σ=E=σ=E=1122ρEI+EIρEI+EI1Z12Z21Z12Z2式中Y1——叠梁Ⅰ上测点距Z1轴的距离;Y2——叠梁Ⅱ上测点距Z2轴的距离。复合梁设:E2/E1=n1M=ρEI+EI1Z12Z2IZ1为梁1截面对中性Z轴的惯性距;IZ2为梁2截面对中性Z轴的惯性距。h(n−)1中性轴位置的偏移量为:e=(2n+)1因此,可得到复合梁Ⅰ和

3、复合梁Ⅱ正应力计算公式分别为YEMYYEMY12σ=E=σ=E=1122ρEI+EIρEI+EI1Z12Z21Z12Z2在叠梁或复合梁的纯弯曲段内,沿叠梁或复合梁的横截面高度已粘贴一组应变片,见图1。当梁受载后,可由应变仪测得每片应变片的应变,即得到实测的沿叠梁或复合梁横截面高度的应变分布规律,由单向应力状态的虎克定律公式σ=Eε,可求出应力实验值。应力实验值与应力理论值进行比较,以验证叠梁、复合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四、实验步骤1.叠梁、复合梁的单梁截面宽度b=20mm,高度h=20mm,载荷作用点到梁支点距离c=150mm。2.将载荷传感器与测力仪连接,接通测力仪电源,将测力仪开

4、关置开。3.将梁上应变片的公共线接至应变仪背面B点的任一通道上,其它接至相应序号通道的A点上,公共补偿片接在0通道的B、C上。4.实验:叠梁实验a.本实验取初始载荷P0=0.5KN(500N),Pmax=2.5KN(4500N),ΔP=0.5KN(500N),共分四次加载;b.加初始载荷0.5KN(500N),将各通道初始应变均置零;c.逐级加载,记录各级载荷作用下每片应变片的读数应变。复合梁实验2a.本实验取初始载荷P0=0.5KN(500N),Pmax=4.5KN(4500N),ΔP=1KN(1000N),共分四次加载;b.加初始载荷0.5KN(500N),将各通道初始应变均置

5、零;c.逐级加载,记录各级载荷作用下每片应变片的读数应变五、实验结果的处理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点的平均应变,求出各点的实验应力值,并计算出各点的理论应力值;计算实验应力值与理论应力值的相对误差。2.按同一比例分别画出各点应力的实验值和理论值沿横截面高度的分布曲线,将两者进行比较,如果两者接近,说明叠梁、复合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成立。六、思考题1.如何理解叠梁中各梁受力大小与其抗弯刚度EI有关;2.复合梁中性层为何偏移?如何理解复合梁实验中出现两个中性层;3.比较叠梁、复合梁应力、应变分布规律;4.推导叠梁和复合梁横截面应力应变计算公式。实验记录和计算可参考表1、表2、表3。表11~

6、6号应变片至中性层的距离(mm)Y1Y2Y3Y4Y5Y6表2应变片序号123456载荷P∆Pε∆εε∆εε∆εε∆εε∆εε∆ε(KN)(KN)(με)(με)(με)(με)(με)(με)(με)(με)(με)(με)(με)(με)∆ε均(με)3应变片序号1*2*3*4*5*6*载荷P∆Pε∆εε∆εε∆εε∆εε∆εε∆ε(KN)(KN)(με)(με)(με)(με)(με)(με)(με)(με)(με)(με)(με)(με)∆ε均(με)表3应变片号123456理论应力值2(MN/m)实验应力值2(MN/m)相对误差应变片号1*2*3*4*5*6*理论应力值2(

7、MN/m)实验应力值2(MN/m)相对误差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