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707418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4
《有效课堂教学方略观葛雅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效课堂教学方略观三泉中学葛雅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正逐步提高。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面对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那么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创设真实、有效地教学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2、的重要性。案例1:2013年9月29日,在“2013年全国初中特色课堂展示交流研讨会”上听了一节“用字母表示数”,章老师就是从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寻找教学切入口,例如“老师的年龄和你们的年龄”,“南京冬天的气温”为例,突出了字母表示数不仅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更体现了数学的本质——抽象。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呈现教学内容,增添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字母表示数时,不仅不再感到枯燥无味,而且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创设一些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材料,尽可能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原型,鼓励他们多加留心,注意积累,这样才不会“境”到用时方恨少。二、有效的课堂
3、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得结论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发,潜能得到发掘,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而学生的这一认识过程是教师无法取代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案例2:在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大小关系时,我班学生首先考虑了一种特殊情况(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如图1所示:因为∠AOC是∠ABO的外角,所以∠AOC=∠ABO+∠OAB,又因为OA=OB,所以∠OAB=∠O
4、BA;即∠AOC=2∠ABO,所以∠ABC=1∕2∠AOC。我接着问:请你帮这位同学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情况吗?如果有,请你在图2、3中画出图形,猜想结论又将如何,并说明你的理由。此时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相互启发,最后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做完整了。真真正正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2014山西适应性考试中,这个题原题考出来了,我们班的学生答的很好,失分率很低。而邻班的学生反馈的情况出乎意料,两种情况都能证明出来的只有20%左右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学生对如何转化一知半解,没有充分领悟其中的证明思想与转化策略。其实对于书上的重要定理,不但要会
5、证明,而且还要要求学生能说清它的思路,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方法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2)我们教师往往只是按照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来进行设计,缺乏换位思考,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与思维方式,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错位或脱节。所以我认为,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概念教学要展示概念教学形成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从“模仿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才能牢固,数学素质的发展才能全面,主体精神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上。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培养
6、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呢?案例3在学校开展的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李老师执教的内容是《中考复习专项练习——找规律》,他向学生出示了中考对这个知识点考查的好多习题,这些题对单个学生而言是较难独立完成的,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问题一提出便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合作探索的愿望,李老师首先启发学生们独立思考,让他们一边动手一边操作一边演算,经过10分钟后,李老师再组
7、织学生开展合作交流,他深入到每个小组,对学生进行指导,然后各小组交流个人的看法,再后由小组长集中每个同学的发现,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在李老师引导下在同伴们的合作下此题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答。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时,首先是分组应该合理;第二是合作讨论应该有足够的时间保证,不能为了形式而讨论;第三是合作应该以个人思考为前提;第四是应该更多地提倡课后的合作交流。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每个人、每个小组的情况都不一样,要想在课上保证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对课堂中的合作交流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保证个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