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学设计、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学设计、反思

ID:36706382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4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学设计、反思_第1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学设计、反思_第2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学设计、反思_第3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学设计、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学设计、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是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以小女孩和学者季羡林对话的形式,提出读书的有益见解。教学目标是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重难点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2、。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设计成(1、导入并简介作者2、初读课文,梳理内容3、细读课文,深入探究4、品味题目,深化理解5、写作手法,学习探访技巧6、作业设计)六个方面。让学生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畅谈读书、多读闲书、学会甄别有益的书的能力,进而促进其对读书的热爱。二、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由第一课林海音的《窃读记》引入到此文:你们想知道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吗?让我们开始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此中进行课题板书,并要求学生跟写课题,齐读课题,以较好的状态进入到课堂的学习。还可以要

3、求学生交流预习中对作者的了解,并结合生活交流对题目的理解。)(二)、明确要求,初读课文1、课文写了谁和谁的对话?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2、介绍季羡林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方面的内容。3、学习新字新词(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1、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爷爷都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各自有何见解?2、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3、重点引导“闲书”的问题:(1)在苗苗对季爷

4、爷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2)其实,我们已经从他们两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走过爱读书的童年和少年,我想说,“是阅读,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学生自由交流,可以谈谈自己搜集的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3)看来,“闲书”不闲,杜甫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可适当引导他们在适时看些适宜的课外书,而不是引导他们抛掉正课不顾,即正确

5、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4、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体会人物形象)苗苗:热爱读书,谦虚好问。季爷爷: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四)、品味题目,深化理解现在知道题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吗?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五)、学

6、习探访技巧1、访谈是与人交流,通过阅读这则访谈录,你对访谈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认识?a、要有礼貌地请教,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b、要倾听对方的表述。2、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交流点拨: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不做作,争取做到亲切与自然。3、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再细读课文,加深对访谈的认识和了解。(六)、作业设计1、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2、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进行阅读,填写阅读记录卡。3、搜集整理好读书名言。《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的教后反思在授此课过程中,出现了几大诟病:1、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本应完全交给学生,而在课堂,我

7、把此阅读课文当成精讲课文细细剖析,结果是牵引过度,学生引而未发,没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2、在较好引入课文的前提下,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理解,没能更深层次的拓展延伸,整个课堂大部分是食如嚼蜡。3、朗读对话单一枯燥,没给学生自如的学习机会。4、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情景再设:在引导学生重点学习“阅读”部分时,在课堂设计一个因看闲书而走神的情景,让学生来判别其好坏,那样一来,很多语言都成多余的了。对人物的评价交给学生,也许,并不需要教师多费口舌了。其实,一堂课,并不需要教师去折腾,只要是能真正合理地交给学生就够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