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23)

教学设计 (23)

ID:36705871

大小:31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4

教学设计 (23)_第1页
教学设计 (23)_第2页
教学设计 (23)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2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克东县昌盛乡中学:王淑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轴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探究过程,体会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将已学知识应用到未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圆的对称性,渗透对学生美的教育,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通过对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对关于赵州桥的例题的分析,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由圆的轴对称性推出垂径定理及其推论。难点:垂径定理的应用。教具:圆规、三角尺、多媒体。教学过程:

2、一、情景导入,回顾旧知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几幅图片,问学生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基于旧知识,学生比较容易看出这些图片都属于轴对称图形,这时教师追问: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中有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会答出诸如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答案,也有可能答出圆,若学生答出圆教师可以顺势导入新课,进行第一个探究,若没有答出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想到圆也属于轴对称图形。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探究1:学生答出圆是轴对称图形以后,教师追问:圆的对称轴在哪里?然后通过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验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验证的过程,加深学生印象,也让学生更直观得感知圆属于轴对称图形。教师接着问:

3、怎样通过几何证明的方法说明圆属于轴对称图形?由于学生第一次遇到怎样证明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所以这个问题学生较难回答,所以教师来讲解证明方法,并告知所有的轴对称图形都可以用此方法进行证明。根据课标要求,学生需要掌握这种证明轴对称图形的方法。通过证明得出本节课的第一个结论: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三、实践观察,探求新知由圆的轴对称性我们能得到圆的什么性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师板书课题。通过探究1,学生知道了圆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知道了如何去证明,这时教师引导:如果有一条直径与圆的一条弦垂直,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动态图形,寻找图中

4、相等的线段和弧。学生一开始可能不会完整的把结论都说出来,这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力量获取所有正确的结论,进而总结得到垂径定理的内容: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得出垂径定理的内容以后,教师分析“径”的含义,垂径定理中的“径”不仅仅可以是直径,也可以是直径的一部分,比如半径,也可以是过圆心的一条垂直于弦的线段等。分析完之后,让学生看几幅图进行辨析,看哪几幅图片符合垂径定理的条件,最后再总结垂径定理的基本图形。四、运用新知,循序渐进例2如图,⊙O的弦AB=8cm,直径CE⊥AB于D,DC=2cm,求半径OC的长借助两道例题,对垂径定理进行巩固和应用,题目难度依次增大,

5、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如何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其中第一道题目学生比较容易自己想出解法,解完后教师总结本道题由什么条件可求出什么结论。第2题难度略大,需要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因此就此题设置小组讨论环节。五、拓展升华,得出结论前面设置的题与课本上有关赵州桥的例题类似,所以对于例题教师只让学生说出解答方法,计算放在课后进行,这样做有利于突出课堂重点。之后,师生一起总结运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总结完之后,进入探究3,教师提出如果将垂径定理条件中的垂直与结论中的平分互换一下,结论是否成立?并引导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利用图形进行证明。这个证明方法较容易,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于是得到结论:平分弦的直

6、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这时,教师接着给出了下列图形:这个图形符合条件,但是并不垂直,因为任意两条直径都互相垂直,这时教师让学生把上面的结论补充正确,加上“(不是直径)”就可以了,进而得到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教师板书,并再次强调被平分的弦不能是直径。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通过课堂小结和课下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做到全面了解整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并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反思:本节课是《圆》这一章的第2节,在学习完圆的有关概念后学习圆的性质的第一节课。本节我设计的是先由圆的轴对称性推出垂径定理的内容,再练习巩固,最后推出垂径定

7、理的推论。重点讲解了圆的轴对称性的证明,以及垂径定理的运用,对于垂径定理的推论只是推出了结论,没有利用题目练习巩固,对于这一点,需要在接下来的课上进行巩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