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697870
大小:2.96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5-10
《《两立体相交相贯线》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9章 立体与立体相交——相贯线§9.3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交§9.4曲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交基本要求§9.2平面立体与平面立体相交§9.1概 述基本要求1.掌握平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相贯线的性质及作图方法。2.掌握两曲面立体相贯线的性质及作图方法。3.掌握相贯线可见性的判别方法。4.了解和掌握相贯线特殊情况和作图方法。§9.1概 述立体与立体相交—相 贯其表面产生的交线—相贯线一、概 念:2.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1.两外表面相交;3.内表面相交。立体表面相交三种基本形式:相贯线的形状取决于相交立体的形
2、状、大小、相对位置。二、相贯线的性质:找两立体表面上一系列共有点的投影。四、求共有点的方法:三、求相贯线的实质:棱线法、棱面法、辅助平面法、辅助球面法等。共有性——两立体表面的共有线。表面性——位于两立体的表面上。封闭性——一般是封闭的空间折线或空间曲线。五、作图步骤:分析两立体表面性质、两立体相对位置、相交情况。求相贯线上的特殊点。求相贯线上的一般点。方法:假想用辅助平面同时截切两立体,分别求出两立体表面的截交线,截交线的交点为相贯线上的点。六、辅助平面选择原则:使得辅助平面与两立体表面交线的投
3、影都是最简单的形状(直线或圆)。通常选择投影面的平行面。七、可见性判别原则:只有当相交两棱面的同面投影都可见时,其相贯线在该投影面的投影为可见,否则为不可见。§9.2两平面立体相交两平面立体相交可看作是两平面立体相应棱面相交。因此,求两平面立体相贯线的方法,实质上是求两个相应棱面相交的交线,或者是一立体的棱线与另一立体的贯穿点。§9.2两平面立体相交两平面立体的相贯线,一般情况是一条或者几条封闭的空间折线,特殊情况是平面多边形。一、相贯线的特点:二、两种情况:一立体全部穿过另一立体,此时相贯线为分
4、开的两条空间折线—全贯。两立体没有全部相交,只是一部分棱线穿过另一立体,其相贯线为一条空间折线—互贯。两平面立体相交也可看作用多个平面截切立体,或者是棱线与另一平面立体的交点。实质:求解线面交点、面面交线。求解方法:采用求截交线的方法求解两平面立体的相贯线。两种方法:棱线法—求棱线与棱面的交点;棱面法—求棱面与棱面的交线。三、相贯线的求法:[例题]求立体切割后的投影。1(2)3412652156346(5)3(4)ⅢⅠⅥⅣⅡⅤ§9.3平面立体与曲面立相相交相贯线的性质:是两
5、立体表面共有线、共有点。形状取决于立体的形状、大小及相交位置。是由若干段平面曲线(有时为直线)组成的封闭的空间折线。每一段平面曲线或直线,是棱面与回转体表面的截交线。两段截交线的交点(结合点)是平面立体棱线与曲面立体表面的交点。求相贯线的方法:实质:求棱面与回转体表面的截交线,求棱线与回转体表面的交点。作图时,先求出各结合点,再求出每段曲线或直线。可见性判别原则:只有位于两立体都可见的表面上的交线为可见。[例题2]平面立体与球体相贯,完成相贯线的投影。解题步骤1.分析相贯线为三段圆弧的组合;相贯线
6、的水平投影已知,可利用表面取点法求共有点;2.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Ⅰ、Ⅱ、Ⅲ、Ⅳ、Ⅴ、Ⅵ、Ⅶ;3.求出若干个一般点Ⅷ、Ⅸ;4.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作出相贯线,并且判别可见性;5.整理轮廓线。THSHPH35QH123'9'8'6'7'1'2'4'5'46789观看动画[例题3]平面立体与圆锥相贯,完成相贯线的投影解题步骤1.分析相贯线为圆弧和双曲线的组合;相贯线的侧面投影已知,可利用表面取点法求共有点;2.求出相贯线上的特殊点Ⅰ、Ⅱ、Ⅳ;3.求出一般点Ⅲ;4.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作出相贯线,并
7、且判别可见性;5.整理轮廓线。观看动画[例题4]求圆柱截交线。解题步骤1.分析截交线为矩形、椭圆及圆和直线的组合;截交线的正面、水平投影为已知,侧面投影为矩形、椭圆和直线的组合;2.求出截交线上的特殊点Ⅰ、Ⅱ、Ⅲ、Ⅳ、Ⅴ;3.求一般点Ⅵ;4.顺次连接各点,作出截交线,判别可见性;5.整理轮廓线。3'31'1(2)2'4'455'3"2"5"1"4"6'66"[例题5]想象出物体及其侧面投影的形状。一、相贯线的性质是两曲面立体表面的共有线、共有点。不同的立体、不同大小、不同的相贯位置,相贯线形状不同
8、。相贯线一般是光滑的、封闭的空间曲线,特殊情况为平面曲线或直线。§9.4曲面立体相交2.根据相贯线的已知投影,求出相贯线上特殊点的投影。3.根据需要利用辅助面法求出若干个一般点的投影。4.光滑且顺次地连接各点,作出相贯线,并判别可见性。5.整理轮廓线。二、求相贯线的一般步骤三、特殊点特殊点有:极限位置点、轮廓素线上的点、曲线特征点、结合点四种。注意:在这里轮廓素线上的点,并不都是区别相贯线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点,只有距离观察者近的一个回转体轮廓素线上的点,才是区别可见性的分界点。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