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分析理论》PPT课件

《动作分析理论》PPT课件

ID:36696367

大小:659.1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5-10

《动作分析理论》PPT课件_第1页
《动作分析理论》PPT课件_第2页
《动作分析理论》PPT课件_第3页
《动作分析理论》PPT课件_第4页
《动作分析理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作分析理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解剖学的体育动作分析上海体院运动解剖教研室余竹生第一节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一、概述(自学)二、环节与运动环节(自学)三、肌肉工作的协作关系P176目前运动解剖学中常出现不同功能的肌肉名称是原动肌、对抗肌、中和肌和固定肌。原动肌是指:在完成一个动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或肌群。即:产生张力、克服阻力,主动完成某一动作的肌肉。有主,必有次。引出“副动肌”同样属于原动肌范畴。第五章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P175对抗肌是指:位于原动肌在关节运动轴对侧的肌肉或肌群,当原动肌在收缩或发力时,关节运动轴对侧的对抗肌在相应的放松或拉长。(举

2、例)中和肌是指:位于动点骨上,中和与排除动点骨产生不必要动作的肌肉或肌群。(保持原动肌收缩方向和运动轨迹的准确性。)(举例)固定肌是指:位于定点骨上,固定定点骨处于某一位置的肌肉或肌群。(当原动肌收缩引起动点骨运动的时候,定点骨所处的位置应该保持不动。)如:大家所熟悉的“前臂弯举”动作。一个运动员跑步时,下肢与躯干又有多少肌肉来参与协同配合呢?P176四、双(多)关节肌理论(一)单关节肌与双(多)关节肌(定义)(二)单关节肌与双(多)关节肌的分布特点1、单关节肌的分布特点单关节肌分布于一个关节周围,通常位于双关节肌的深部,被

3、双关节肌掩盖。2、双(多)关节肌的分布特点上肢肌;下肢肌;躯干肌(脊柱节段或锥体间)。3、单关节肌与双(多)关节肌的配合单关节肌在力量的使用上,对一个关节作用效果集中。而双(多)关节肌作用于两个以上关节,力量被分配到多个关节,相对分散,以弥补单关节肌不能产生较大的运动幅度。P177一般情况下肌拉力线方向与关节运动轴关系表(见书P178中表)4、双(多)关节肌的功能特点双(多)关节肌发力于某个关节时,另一个关节有时处于被牵张拉长状态,有利于动作的完成。如:爬绳动作。肱二头肌在肘关节处屈肘(力量相对集中);肱二头肌的长头在肩关节

4、伸的情况下,却被拉长和牵张,产生极大张力,这有利于进一步屈肩关节时发挥力量。爬绳动作引体向上时的下肢:股直肌在髋关节处屈髋,但在膝关节处没有伸膝,而是在屈的情况下,被牵张和拉长,产生极大张力,这有利于股四头肌进一步伸膝时发挥力量。P177(三)双(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1、双(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即原动肌的“主动不足”)双、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收缩发力时,已在一个关节处发挥了作用,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处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叫……。2、双(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即对抗肌的“被动不足”)双、多关节肌

5、作为对抗肌被伸展拉长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伸展拉长、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处就不能被充分伸展拉长,这种现象叫……。P178五、肌肉工作的性质两大类:一类是动力工作(等张工作);另一类是静性工作(等长工作)。(一)动力工作1、向心工作又称克制工作肌肉收缩时起止点之间相互靠拢,肌肉长度变短的收缩方式称向心收缩,向心收缩所完成的工作叫向心工作又称克制工作。向心工作由此引发等动向心工作进行肌力测试或诊断伤病。等动向心工作是借助仪器使肌肉在速度相对恒定的情况下进行长度变短的收缩,即使肌拉力角发生变化,在整个运动范围内始终受到阻力的收缩方

6、式称等动向心收缩,等动向心收缩所完成的工作叫等动工作。P1812、离心工作又称退让工作肌肉收缩时起止点之间相互远离,肌肉长度变长的收缩方式称离心收缩,离心收缩所完成的工作叫离心工作又称退让工作。离心工作由此引发等动离心工作进行肌力测试或诊断伤病。等动离心工作是借助仪器使肌肉在速度相对恒定的情况下进行长度变长的收缩,即使肌拉力角发生变化,在整个运动范围内始终受到阻力的收缩方式称等动离心收缩,等动离心收缩所完成的工作叫等动离心工作。P181等动向心和等动离心工作均属于动力性工作的范畴,目前等动仪器常采用CYBEX(只能完成等动向

7、心工作的肌力测试)和BIODEX(完成等动向心和离心工作相兼的肌力测试)以上等型号。3、向心与离心工作组合成超等长工作超等长工作是肌肉离心与向心收缩作用的共同结果,即:运用离心阶段肌肉弹性能量的释放和神经反射调节来获得向心收缩力量的聚合,使离心工作能迅速、平稳、不停顿的转换成向心工作。如:各种起跳和各种挥臂鞭打等动作。超等长训练法,常采用“跳深和张弓等练习”,形成强烈的牵张反射。P181超等长收缩具有如下主要特征:(1)离心与向心工作之间衔接紧密、时间短(从发生到发力一般在0.2s内)。(2)神经机制转换速度快(牵张反射强烈

8、)、从小长期训练易形成良好快速的神经转换机制和动力定型。(3)运用肌肉的时间感、节奏感和协调性的能力强。(4)动作幅度的控制有明显的专项需要,取决于离心收缩时的最佳张力状态和迅速转换成向心收缩的机制,因此,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当前,我国竞技项目的教练员已经认识到超等长力量训练法的应用价值,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