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音-从现象学到精神分析

论语音-从现象学到精神分析

ID:36664019

大小:548.5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3

论语音-从现象学到精神分析_第1页
论语音-从现象学到精神分析_第2页
论语音-从现象学到精神分析_第3页
论语音-从现象学到精神分析_第4页
论语音-从现象学到精神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音-从现象学到精神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象学与精神分析研究编者按:精神分析运动与现象学运动几乎同时诞生,在延续百年的发展中,两种思潮在冲突和对话中多次交汇,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对弗洛伊德、博斯的批评,到此在精神分析学的兴起和衰落,再到梅洛-庞蒂与拉康之间的论战,直至当下的现象学与精神分析在米歇尔·亨利和马克·里希尔那里的最终汇集。对现象学与精神分析的研究历时近三十年,近十年来逐渐步入高潮,在德法学界已有多次专题研讨会召开,参会论文也已经结集出版。这里的两篇讨论都涉及了现象学与精神现象学的核心问题。台湾大学的沈志中副教授是华语界该论题的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是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的亲炙弟子。在《论语音——从现象

2、学到精神分析》一文中,他细致论述了德里达解构胡塞尔的历程,并在对弗洛伊德和拉康的考察中展现了这一解构的深层的精神分析学的意义:语音是召唤聆听欲望的根源。蔡婷婷是巴黎七大的精神分析学和病理学的博士,专攻拉康的精神分析。在《从射影几何模型看精神分析实践中的“真理”》一文中,她严格地按照拉康对射影几何的运用,非常专业地勾勒出了拉康对真理问题的基本看法,如此原汁原味的拉康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此文的发表将推动国内的相关研究。论语音——从现象学到精神分析沈志中内容提要德里达在《语音与现象》显示,对于胡塞尔现象学的解构阅读是借由“语音的不在场”之论述才可能,而这样的论述正涉及

3、他所谓的“精神分析的年代”。事实上,精神分析的开端与消失的语音有关。歇斯底里的“瘖哑”使得弗洛伊德发现必须从“情感”与“抑制”的角度倾听未被说出口的语音。然而,借着对于精神病以及语言幻觉现象的观察,拉康问题化了语音的向度。他指出语音的向度实际上对立于理解的层次;语音作为主体欲望的根源之一,语音如同意符链本身使得主体的欲望得以被表达。因而,若语音是那个召唤聆听欲望的根源,那么或许人类创造各种美好乐音的目的便在于使语音安静下来。关键词语音解构瘖哑欲望沈志中,台湾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副教授一、语音──不在场证明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客体存在的明证性必须被还原为对一个纯粹的“

4、超验意识”的呈现,亦即客体存在意味着对“超验意识”而言它“在场”。而胡塞尔在早期也将这个纯粹的超验意识称为“单独的[1]精神生活”(einsameSeelenleben)。然而,要经由什么样的现象学还原才能找到这一“单独精神生活”[1]EdmundHusserl,LogischeUntersuchungen:Theil2,UntersuchungenzurPhänomenologieundTheoriederErkenntnis,Hallea.d.S:M.Niemeyer,1901,p.35.江苏社会科学2017/4·13·论语音——从现象学到精神分析本身存在的

5、明证性?是在此,“语音”(voix)对整个现象学的理论建构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1]正如德里达在《语音与现象》强调,语音是独一无二、绝对纯粹的“自我感受(自感)”(auto-affec⁃tion)。说即是听。人发出语音的同时也必然立即听见自己的语音。相较于其他形式的自我感受均需借助外在工具(如,透过镜子或相机等外在设备,人才能看见自己)或者不具有普遍性(如,自己触摸自己始终只能是主观的感受),语音的自我感受不仅是直接的、不需假借任何外在媒介,并且也始终保有普遍性,因为对所有人而言,同一个语音始终表达着相同的意义。因此,对胡塞尔而言,最能体现单独精神生活之纯粹客体

6、性的绝对自感的语音,便构成了现象学的超验主体性的模型。如德里达所言,[2]“语音就是意识”。当然我们会质疑,语音作为一种自我感受,那只是一种“自说自听”的“内在语言”。而在对他人表达的“沟通语言”中,语音就未必是“自说自听”。因为除了说话者自己,他人似乎也听见了某种东西。因而,若如胡塞尔所构想,语音只是一种纯粹的自感,不经任何外在媒介,那么在沟通中被听见的语言就必然是没有语音的语言。如此一来,当你听到我说话时,你究竟听到了什么?为了解决这个从内在语言过渡到沟通语言的难题,胡塞尔提出一个完全是功能性而非本质性的区分,也就是依照语言的“指示”和“表意”两种不同功能,

7、将语言“符号”区分为“指标”和“表达”。其中,“指标”单纯只是符号和被意指物之间的连结关系(如“烟斗”表示“男厕”、“口红”表示“女厕”)。因[3]此“指标”虽然并非没有“意指”(signification),但它却没有什么“要说”(Bedeutung),因此也没有需要被诠释的“意义”,是“无意义的”。反之,有什么“要说”正是“表达”的特征。胡塞尔对“表达”的定义在于那是将一个纯粹“意念”经由“语音”呈现。因此和“表达”对应的并不是意义,而是在意识中引起这个表达的“要说”。由此,只要说出来的话合乎文法,就必然有所“要说”。而只要有所要说,话语就有意义,即便所说的

8、是矛盾或不存在的东西(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