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传统音韵学到汉语历史语音学的发展历程

浅谈从传统音韵学到汉语历史语音学的发展历程

ID:11780748

大小:2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4

浅谈从传统音韵学到汉语历史语音学的发展历程_第1页
浅谈从传统音韵学到汉语历史语音学的发展历程_第2页
浅谈从传统音韵学到汉语历史语音学的发展历程_第3页
浅谈从传统音韵学到汉语历史语音学的发展历程_第4页
浅谈从传统音韵学到汉语历史语音学的发展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从传统音韵学到汉语历史语音学的发展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从传统音韵学到汉语历史语音学的发展历程2011级汉语言文字学110501032149杨莎娜摘要:发展到19世纪末,传统音韵学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最高成就。而传统音韵学发展到了顶峰,也就走到了终点,因为它的弱点暴露得越来越明显,而且无法克服。本世纪初,发源于西方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方言地理学、语音学传入我国或应用于我国的音韵研究,我国现代音韵研究长足发展,本文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音韵学的发展历程。关键词:音韵学汉语历史语音学理论传统一、传统音韵学的最高成就及其局限传统音韵学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其最高成就。第一,在

2、古音学方面,即周秦语音的研究。在韵部方面,章炳麟提出了队部;其弟子黄侃又把入声韵部单列出来,形成阴、阳、入相对应的系统。这样,除后来王力提出了微部及钱玄同把黄氏萧部的入声独立出来(成为幽、觉两部)外,黄氏的研究成果已和现代的成果相差无几了。其次,在《切韵》研究方面。陈澧首创反切系联法,重建了《切韵》音系的声类、韵类系统。由于古人反切设计上的偶疏、个别音类的混并、《切韵》增订过程中误增的小韵、重纽的存在等因素,陈氏的结论还有一些缺陷,但反切系联法仍是后人利用一个封闭的反切材料重建某一音系的音类的基本方法。陈氏的方法,从语言的系统性着眼,利

3、用一种语言自身的材料去重建它的原貌,实质上就是内部拟测法。第三、在语音学史方面,莫友芝撰写了《韵学源流》。此书虽不完备,但叙述原委,评论得失,理明事简,精辟处颇多,仍然是前无古人之作。传统音韵学在其他诸如声类、普通语音学等方面,也取得非常高的成就。传统音韵学能在19、20世纪之交取得这么高的成就,绝非偶然,而是前人研究方法、成果的不断积累及这门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比如周秦韵部的研究,自明末顾炎武起走上了比较科学的道路,经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孙、孔广森、江有诰诸家的不断努力,才为章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纪容舒《唐韵考》所用的反切排比法,

4、无疑对陈澧有启示。在语音学史和语音理论方面,不要说传统的等韵学已有千年的历史,就是从类似《韵学源流》的顾炎武《音学五书音论》算起,也有二百多年了。而传统音韵学发展到了顶峰,也就走到了终点,因为它的各种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而且无法克服。比如,多数人看不到或不承认语音的历史演变。明末陈第虽有“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卓见,可惜没能引起后人的注意;又如,传统音韵学不去想或很少想语音发展演变的规律是什么,因此也没能建立起相应的理论;传统的方法基本上是考据,从文献出发又回到文献,绝少利用活的语言。陈澧就说过:“唯以考据为准

5、,不以口耳为凭。”传统的学问也不可能利用物理学、生理学上的成就,对语音的性质、发音机制做出准确的说明、分类,更没有一套简便、明确的记录音素的符号。一、二十世纪的现代音韵学正是在传统音韵学走到尽头,西方中国古音的研究刚刚起步之时,我国自己的现代音韵应运而生了。一、向现代音韵学的转变可以说,高本汉(1889—1978)是现代音韵学的奠基人。1926年他的专著《中国音韵学研究》发表,1940年中译本出版。1923年以来,高氏接连刊发了《分析字典》、《上古中国音当中的几个问题》、《诗经研究》、《汉语的词族》、《中国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他研究汉

6、语上古音的成果。1954年发表的《中、上古汉语语音学简编》则是他几十年研究成果的总结。高氏《中国音韵学研究》的第一部分发表于1915年。在该书中,高氏全面整理了《切韵》音系的声、韵、调类,全面构拟了音值;不仅利用了日、朝、越汉字音,还利用了20个方言点的汉语语音,其中有十几个是他亲自调查的。在上古音研究中,他分析谐声偏旁,利用《诗》韵,从构拟声母和韵尾的音值到完成全面构拟。所以,不论从时间、规模、影响上讲,高本汉都堪称中国现代音韵学的奠基人。我国许多学者也为现代音韵学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23年胡适在《国学季刊》的发刊词中,指

7、出了旧研究方法的三个缺点,提出音韵研究要利用现代方音、中外译音等材料、方法;还提到了可参考藏文,复辅音问题,高本汉的研究;1924年林语堂发表了《古有复辅音说》,1931年李方桂发表了《切韵的来源》,都是既借鉴于高氏的方法又对其修订的;1933年出版的罗常培的《唐五代西北方音》,代表了中国现代音韵学初创时期的最高成就,是借鉴而非照搬、且有许多独到之处的典范。它首次利用了汉藏对音。后人高度赞誉罗氏“是‘能够穷源究委地利用一批可靠的材料把它所代表的方音系统给拟测出来’的第一个中国语言学家”,罗书“既是一部历史描写方言学的著作,也是汉语西北方

8、言的语音发展史”。二、民国中后期的音韵学研究这一时期的其他工作,包括许多方面,本文只简单例举其中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音韵学通论著作的编撰出版。这以前只有钱玄同的《文学学音篇》,基本上仍属于传统的,并附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