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一代对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

论清一代对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

ID:36637172

大小:642.4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13

论清一代对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_第1页
论清一代对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_第2页
论清一代对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_第3页
论清一代对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_第4页
论清一代对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清一代对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83論清一代對疆土版圖觀念的嬗變鄒 逸 麟*一,清代大一統疆域的形成  17世紀中葉,統治了中國276年的明朝,為興起於遼東女真族所建立的清朝所滅,中華帝國的疆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清代統一疆域的形成,有一個相當曲折和漫長的歷史過程。從1583年明遼東建州女真努爾哈赤發難,先統一了東北女真諸部,後又佔據了明代遼東都司故地,1644年進山海關推翻明朝,1683年平定臺灣,據有明朝全部故土,前後整整化了100年的時間。在此期間,清朝對蒙古地區推行“遠交近攻"之策,以“厚賞"、“聯姻"並雜以武力方式,完成了對漠南蒙古諸部的統一。1688年漠北外喀爾喀蒙古舉旗投清

2、,外蒙古進入版圖。中國歷史上除了蒙元朝,蒙古高原從未真正與中原王朝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內外蒙古進入清朝版圖,確為曠古未有之盛事。其後雍正論及國家統一時指出:“歷代以來,各蒙古自為雄長,亦互相戰爭。至元太祖之世,始成一統,歴前明二百餘年,我太祖皇帝開基東土,遐邇率服,而各蒙古又復望風歸順,咸稟正朔,以迄於今。是中國之一統始于秦氏,而塞外之一統始於元代,而極盛於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員極1)廣,未有如我朝者也。然各蒙古之所以統一者,亦皆天時人事之自然,豈人力所能強乎?"  然康熙以來,西北尚有強大的準噶爾部未入版圖,其所控地跨蔥嶺東西、天山南北,東抵哈密,西及中亞,疆

3、土之廣,不下於中原;又勾結沙俄,覬覦中華。後由康、雍、乾三朝,經歷大小多次戰役,歷時數十餘年,終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四年先後征服準噶爾和平定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西北疆域收入版圖。同時順、康年間先後冊封達賴、班禪額爾德尼,賜以冊印。後又擊退準噶爾入藏軍,西藏遂入版圖。清王朝的疆域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空前遼闊的範圍。史稱“自茲以來,東極三姓所屬庫頁島,西極新疆疏勒至於蔥嶺,2)北極外興安嶺,南極廣東瓊州之崖山,莫不稽顙內鄉,誠系本朝。"  我國歷史上疆域的變遷,與地理環境有關。我國地處亞洲的東部,北面是蒙古高原的茫茫大漠,向東延伸

4、為外興安嶺,西北為阿爾泰山,西面為帕米爾高原,西南為青藏高原,東部和東南*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教授1)《雍正起居注》雍正七年六月二十六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中華書局影印,第四冊,2910頁。2)《清史稿》卷54《地理志一》。184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 別冊4部面臨大海。在這樣四周封閉的地理環境下,決定了我國歷史上疆域的拓展、內縮,基本上在這個範圍之內。同時,由於地域遼闊(東西跨62經度,南北跨50緯度),不同的氣候和地貌條件,在此範圍內形成了東亞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等三大自然地理區。這三大自然區內的先民們,根據自身所處的特定地理環境,逐漸

5、形成了從事農耕、畜牧、採集和狩獵等三大經濟區。在大漠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東亞季風地區,自新石器時代以來,最早進入農業文明社會,從商周以降,農業生產逐漸占主要地位,到了西元前221年秦統一國家疆域的形成,基本上包含了所有農耕區。換言之,我國最早統一國家疆域的形成是建立在同一農業文明基礎之上的。所以秦漢以後,歷代漢族王朝的疆域概念,主要是指其統治下的農耕區,以後中原王朝疆域的伸縮變化,主要是在與北部乾旱和半乾旱區遊牧民族(匃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之間,為了爭奪生存空間和人口、物資而發生的。八、九世紀以後,原處於比較落後高寒區的狩獵、採集經濟的民族,逐漸發展

6、為以遊耕、狩獵為主,政治上也出現了部落聯盟或國家政權的形式(渤海、女真、吐蕃),於是開始與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發生了土地、資源和人口的爭奪。概言之,清代中葉以前我國歷史上疆域變化,實質上是由三大自然區決定的三大經濟區之間的交融與爭鬥的表現。  清代前期統一帝國的形成,是將二三千年來,形成的農耕、畜牧、狩獵採集三大經濟區融合在一個政權之內,是三大經濟區的民族在長期相互交流、融合的自然結果。此後對三大經濟區的協調,完全可以通過政治手段,而不是軍事手段,從而大大減少了對社會經濟的破壞性,為各經濟區的發展,人民生活的安定,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二,清代及其以前傳統的疆土、版圖觀

7、念  在我國傳統中國社會裏,歷代中原王朝統治者認為他們所統治的核心地區是所謂“九州",為天下之中。“九州"之外有甸、侯、綏、要、荒等五服,五服之外,為四海,即蠻夷之地。古人心目中,其直接統治農耕區是為中國本土,其周圍四夷均為臣屬之地,所謂“天子有道,守在3)四夷。"宋人石介《中國論》代表了典型的傳統中國觀,他說:“天處乎上,地處乎下。居天地4)之中者曰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國內也。"古代王朝所謂守禦疆土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好所統治的農耕區,就是本土。其周圍為臣服的四夷,四夷的經濟、文化遠落後于中原,只是臣服朝貢關係,無須有明確的界域,因此當時沒有明確

8、的國界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