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转基因研究和两种荒漠植物的离体再生

小麦的转基因研究和两种荒漠植物的离体再生

ID:36571012

大小:3.53 MB

页数:85页

时间:2019-05-12

小麦的转基因研究和两种荒漠植物的离体再生_第1页
小麦的转基因研究和两种荒漠植物的离体再生_第2页
小麦的转基因研究和两种荒漠植物的离体再生_第3页
小麦的转基因研究和两种荒漠植物的离体再生_第4页
小麦的转基因研究和两种荒漠植物的离体再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的转基因研究和两种荒漠植物的离体再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麦的转基因研究和两种荒漠植物的离体再生姓名:李晶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植物学指导教师:贾敬芬20030501致谢本研究论文是在导师贾敬芬先生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实验的设计到论文的撰写,每一步都凝聚着先生的心血。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学术造诣,以及对本学科前沿敏锐而准确的把握,使我受益非浅,并将鞭策我在以后的学术和人生道路上不断进取。贾先生不仅在学业上指导我,还在生活上给予我许多无私的关爱。在此,特向贾敬芬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谢意!在本论文完成之际

2、,要特别感谢本实验室徐子勤教授。在我实验过程中,他给了我许多指导,让我得以突破众多难点顺利完成本论文。衷心感谢郝建国老师在我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大量无私的帮助并参与完成部分实验。同时,步怀宇老师、赵宇玮老师、王英娟老师、金红博士、陈刚博士、刘永军博士、周延清博士、李红民博士、龚莉桂硕士、张改娜硕士、黄萱硕士、郝瑞文硕士、王英华硕士、张永彦硕士、高丽美硕士在我论文完成过程中也给予了热心的支持和帮助。在此,特向他们表示感谢。李振歧院士在小麦条锈菌感染和抗性鉴定方面给我提供了许多帮助。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我还要深深感谢

3、我的父母和姐姐、哥哥,感谢他们给予我无限的关爱、理解和支持。这将成为我~生中最可珍爱的宝贵财富。最后,向所有给予过我支持和鼓励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致以我衷心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李晶二oo三年五/9于虿北太亏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4、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用基因枪和花粉管法将水稻几丁质酶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摘要以预培养3~4d的冬小麦西农88、宝丰7228’、西农1376、80101和甘麦开花授粉8~15d后的未成熟幼胚(大小为O.5~2.0mm)为材料,利用PDSlooO/氦气基因枪将水稻几丁质酶基因导入小麦幼胚盾片。将用质粒pYA024(克隆有水稻几丁质酶基因Rc24和选择标记基因印f口)轰击的小麦幼胚转至附加50mg/L硫酸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多步骤筛选和分化,从863个幼胚中获得2株绿

5、苗;将用质粒pARN6(克隆有水稻几丁质酶基因Rc列)和质粒pD(克隆有p一葡糖苷酸酶基因g淞和选择标记基因6日r)共轰击的小麦幼胚转至附加2mg/L除草剂Basta的培养基上进行多步骤筛选和分化,从388个幼胚中获得4株绿苗。对筛选后的6株绿苗进行PCR和Soumem杂交分析。然后观察和记录经过分子鉴定为转化植株的TO代植株的株高、茎粗、穗长、节数、分蘖数、株籽粒数、平均穗籽粒数及千粒重等形态表型和性状表现。同时对T1代转化植株和对照植株进行田间条锈菌的接种试验,观察和记录其抗病情况。结果如下:(1)经过PC

6、R和sou也锄杂交的综合检测,从6株再生植株中检测到5株为阳性(用质粒pYA024轰击获得2株,用质粒pARN6和pD共轰击获得3株),转化率为0.40%。不同基因型小麦的转化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宝丰7228。转化效果最好,转化率可达1.04%,其次是西农88,转化率为O.50%,而甘麦、西农1376和8010l没有获得转基因植株。(2)与对照相比,TO代转化植株的分蘖数、株籽粒数、平均穗籽粒数及千粒重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千粒重,下降很明显;而株高、茎粗、穗长、节数等性状没有明显差异。(3)用质粒pY

7、A024轰击的2株T1代西农88转化植株的抗条锈菌特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而用质粒pARN6和pD共轰击的3株Tl代宝丰7228‘转化植株对条锈菌的抗性与对照相bE有了明显的提高。用花粉管法将质粒pYA024(克隆有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基因R∞彳和选择标记基因印rⅣ)导入西农88、宝丰7228‘、西农1376、西农8727等4个品种的植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株中经过卡那霉素筛选和PCR检测,从处理的1851个小花中初步检测到3株植株为阳性,转化率为o16%。不同基因型小麦的转化效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宝丰7228

8、’转化效果最好,转化率可达o41%,其次是西农88,转化率为O19%,而西农1376和西农8727没有获得转基因植株。关键词:小麦;转化;基因枪;花粉管法;水稻几丁质酶基因;条锈菌第二部分两种荒漠植物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摘要以骆驼蓬∞曙册删施舰口肠上.j无菌苗下胚轴切段和子叶切块为材料,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发现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2om叽2,4.D、o5mg/L6一B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