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须弥山石窟看原州古典建筑式样_略析须弥山石窟建筑

从须弥山石窟看原州古典建筑式样_略析须弥山石窟建筑

ID:36536590

大小:153.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从须弥山石窟看原州古典建筑式样_略析须弥山石窟建筑_第1页
从须弥山石窟看原州古典建筑式样_略析须弥山石窟建筑_第2页
从须弥山石窟看原州古典建筑式样_略析须弥山石窟建筑_第3页
从须弥山石窟看原州古典建筑式样_略析须弥山石窟建筑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须弥山石窟看原州古典建筑式样_略析须弥山石窟建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2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4月No.2Vo.l30JournalofNingxiaTeachersUniversity(SocialScience)Apr.2009从须弥山石窟看原州古典建筑式样略析须弥山石窟建筑韩有成(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宁夏固原756003)摘要:须弥山石窟是原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上珍贵的文化遗存,须弥山石窟艺术是原州历史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反映。须弥山石窟所保存的各类精美的造像、建筑和壁画等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研究佛学、历史、宗教、美术、

2、建筑等领域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原州古典建筑的特点和风格类型。而在须弥山石窟建筑化的雕刻中所表现出的建筑与空间构造形式,为我们今日研究原州古典建筑式样提供了比较丰富的、间接的形象资料。关键词:须弥山石窟;原州;古典建筑中图分类号:Tu-09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331(2009)02-0064-04收稿日期:2008-10-26作者简介:韩有成(1963-),男,宁夏固原人,须弥山石窟文物管理所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佛教石窟寺的研究保护管理工作。须弥山石窟开凿时代早,规模宏大,内涵丰区的南部崖面和中部崖面

3、;西魏时期开凿的洞窟富,是原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凿和位于子孙宫区的西部崖面和东部崖面;北周时期营造,根据有关专家研究考证,当在北魏后期,西形成的洞窟开凿高峰,重新选择了位置,在圆光寺魏、北周、隋、唐各代连续营造,现存各类形制的窟区的东部崖面及相国寺区的独立山包,以及子孙龛162座,造像近千躯。这些窟龛分布于山峰相宫区的东部崖面和松树洼区、三个窑区开凿了北对独立的八个区域,即大佛楼区、子孙宫区、圆光周洞窟;隋代开凿的洞窟规模小,亦未形成整体,寺区、相国寺区、桃花洞区、松树洼区、三个窑区、除利用圆光寺区的第48窟、相国寺区的第51窟黑石沟区。这种性质不同的

4、、以石窟形式的宗教内的壁面补凿龛像外,也选择了相国寺区中部的性的伟大洞窟建筑物,经过了1500多年的自然力崖面进行凿窟造像;唐代开凿洞窟达到了盛期,唐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依然存在于今日,这为研究中窟的开凿始于大佛楼区的大像龛,第一、二阶段的国古代建筑增加了实物资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洞窟主要集中于相国寺区,首先从中部西崖及西出原州古典建筑的特点和风格类型。南部崖面自上而下逐层开凿,然后利用了中部中一、总体布局崖原隋代以及原北周崖面,最后折向西北方向,第须弥山所在,为六盘山之北垂,石窟群分布在三阶段的开窟造像中心转向了相国寺区西南的桃须弥山自南而北八座山峰的东南崖面上,

5、应该说,花洞区,同时,也利用了相国寺区东部崖面而凿窟须弥山石窟在总体布局上是独具特色的,显示出造像。极为明确的规划意识。须弥山石窟群各个时代的总观我国各大石窟,广如云冈、龙门、敦煌等,造像分布较为集中,从其开凿的顺序来看,是有规绵延里许;高如麦积,上下数层;一般是石窟多连律可循的。北魏时期开凿的洞窟首先始于子孙宫续开凿在一个崖面上,而很少见这种踞独峰而分∀64∀区、分时代开窟的格局,须弥山石窟的选址与布方开有明窗,覆斗顶,壁面多不开龛,个别的三壁局,也可能是由须弥山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决三龛。中心柱柱座较高,柱体四面分为三层开龛定的。石窟开凿于须弥山上,南临寺口子

6、河,窟口雕像,每层之间以隔梁分开,隔梁上雕三角垂帐多东南向,所处之山势较为平缓,崖面宽阔平整,纹。这种以隔梁分层的中心塔柱,源于云冈石窟曲径幽静。按地形条件而论,此地是大面积开窟中多层楼阁式的塔柱;龛以圆拱形、尖拱形为主。造像的极佳处所。现在石窟区已划定保护范围约其次为僧、禅窟,方形平面,平顶,窟内一般没有造3平方公里,其中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500像和装饰,仅有火炕和禅座。米,洞窟依山势开凿。从总体布局看,多为一层,西魏时期洞窟的形制继承了北魏时期平面方有的地方分上下二到五层,同一时代的洞窟形式形、穹隆顶或覆斗顶、窟内雕造中心柱的做法,但基本相同,位置

7、并列,成为双窟,窟形多为中小者。已无明窗。而这一期的中心柱窟仍为中小型者,这种分层、分时代区划的布局手法,不仅很好地解中心柱无基座,柱身分七层,每层四面开龛造像,决了山势平缓、用地!狭窄给石窟开凿带来的一柱的外形为梯形,接近于方塔的形制,但已没有了些问题,而且应寓功能分区的规划意识在内。如北魏时中心柱的隔梁,有明显简化的趋势,即向方子孙宫区北魏时期的第14、24中心柱窟、圆光寺柱式中心柱过渡。其龛形以圆拱为主,并有少量区北周时期的第42~48窟、相国寺区唐代佛殿的尖拱龛的形式。这一时期佛殿窟的形制为平面窟、桃花洞区唐代的第105中心柱窟等洞窟周围方形,穹隆顶,窟内

8、壁面不开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