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北魏-北周石窟形制及造像题材分析

须弥山北魏-北周石窟形制及造像题材分析

ID:19736820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5

须弥山北魏-北周石窟形制及造像题材分析_第1页
须弥山北魏-北周石窟形制及造像题材分析_第2页
须弥山北魏-北周石窟形制及造像题材分析_第3页
须弥山北魏-北周石窟形制及造像题材分析_第4页
须弥山北魏-北周石窟形制及造像题材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须弥山北魏-北周石窟形制及造像题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须弥山北魏北周石窟形制及造像题材分析:本文概括了须弥山北魏、北周时期石窟的分布、形制以及造像题材材的特点,比较典型石窟形制的相关因素,对其中的覆斗顶一中心柱、穹隆顶一僧房窟和仿木构雕饰等构成须弥山北魏、北周石窟形制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这一时期须弥山石窟形制及造像题材,主要是受以龟兹石窟为典型的外来因素影响,井结合西北少数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特点而形成的。  关键词:须弥山;中心柱;穹隆顶;仿木质结构    一、须弥山北魏、北周石窟形制及造像题材变化趋势    从石窟分布来看,须弥山开窟造像具有相对集中性。往往依

2、据崖面状况依次集中开凿,彼此开凿年代相近或相衔接。初期开窟多集中在子孙宫区朝南崖面上,应出于此区域背风向阳,自然条件相对较好、适宜居住的缘故:过渡期西魏开窟多分布在于孙宫区的东西崖面上。此后,北周开窟多集中在圆光寺区,由崖东面中部向北部发展。由于崖面状况的原因,分布较前期分散。  从窟室形制来看,北魏时期规模较小。窟室多覆斗顶,窟门上方多开有明窗,如第14窟,中心柱座较低,柱身分三层至七层,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状。塔柱四面分层开龛造像,每层都有分隔梁,雕像以一佛二菩萨组合为主;西魏石窟的形制由北魏末期以中心塔柱为主,向中

3、心塔柱、佛殿窟共存过渡。礼拜窟中心柱变小,分层隔梁消失。出现北、东、西三壁下部设低坛,呈凹字形结构的石窟,如第11、16窟,佛殿窟主要形制为方室、穹隆顶,出现仿木结构,龛形由圆拱形向帐形过渡。  从造像题材上看,北魏时期造像主要有单独坐佛或立佛,交脚菩萨等。基本组合为一佛二菩萨,佛像身材较高大,结跏跌坐居于中间。菩萨造像体量相对较矮小,侍立于佛像两侧。造像特征为面目清瘦,身材修长,袈裟呈褒衣博带式,肩部较窄,从中透露出秀骨清相。菩萨造像同样呈现出这一特点,如第24窟:西魏过渡期石窟总体形制和造像题材延续北魏风格,只是

4、秀骨清相的特点变淡,中心柱和雕像造型均有向宽厚发展的迹象;北周时期礼拜窟与僧禅窟形成组合分布,礼拜窟规模扩大,窟内仿木结构进一步发展,中心柱增加雕饰,四面各开一龛,龛形以帐形为主,并增加了华丽的浮雕,如第45、46窟。造像组合单体仍然以前期一佛二侍、一佛二菩萨为主,而总体组合为三佛、七佛题材为主。    二、须弥山北魏、北周石窟形制及造像题材变化的主要因素    从须弥山石窟形制变化方面考察,主要体现在三种因素上:  第一种因素:覆斗顶一中心塔柱窟:以第14、22、24、32、37、45、46、51窟等为代表。  第

5、二种因素:穹隆顶-僧房窟:以第17、20、23窟等为代表。  第三种因素:仿木质结构:37、41、45、46、51窟等为代表。  从中可见:须弥山北魏石窟以中心塔柱最多;有附窟的一般为僧房窟,穹隆顶居多,而且与礼拜窟形成整体组合;北周石窟形制的主要特点为仿木结构及雕饰等,这些因素影响了须弥山形制的变化。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中心塔柱(外来)、穹隆顶(内外结合)和仿木结构(民族化)三个主要演变因素:  (一)覆斗顶一中心塔柱窟——源于外来的西域“龟兹风格”  1须弥山石窟中心塔柱窟的特点源于龟兹风格  须弥山石窟北魏末期

6、开窟造像规模不大,僧房多,礼拜窟有四个,分别是第22窟(已残毁)、28窟(已残毁)、14窟、24窟。其中第24窟是早期典型样式。其中心塔柱边长1.8米,下大上小,为典型的塔柱造型。柱基很高,基座以上分为三层:下面两层各开一尖拱型龛,龛内雕一佛二协侍,最上一层四面雕佛传故事:柱身后面内容为“乘象入胎”;左面雕“逾城出家”;正面为思惟菩萨;右面似“托钵乞食”。其余各龛内均雕一铺三身,唯独在南壁底层龛角还各雕一化生童子。这是须弥山唯一发现有佛传雕刻的一座洞窟。反映出新疆克孜尔等龟兹石窟造像的特点。“龟兹风格”描绘小乘佛教题

7、材,受中亚健陀罗艺术风格影响较多。小乘佛法艺术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大力渲染佛迹——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中心柱龛的性质和造像极近似于陕西临潼正光四年(523年)造像碑在石窟形制及造像题材上,须弥山北魏末期石窟都体现出这一特点。  须弥山北周时期中心塔柱窟典型有45、46、51窟。以第45窟为例,中心柱分为柱座和柱身两部分,柱座四面有浮雕。雕饰八伎乐。四角转角处饰有象头浮雕。中心柱四面开龛,龛内雕像题材都是一佛二菩萨。可见,随着北周石窟规模的扩大,中心柱的规模与雕饰日益华美、丰富,体现出更多的民族化信息。窟内各龛为浮雕帐形

8、龛,四壁下方浮雕供养人,窟顶四披浮雕飞天、香炉、化生童子等内容,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伎乐天,其服饰、形象以及所奏乐器等富于西北少数民族特色。  从北周石窟分布及其特点看,须弥山石窟与新疆龟兹克孜尔石窟有渊源关系。据史载,固原在北魏太延二年(436),在今宁夏境内设二镇。高平镇(治今固原)、博古律镇(今灵武西南)。高平镇辖今宁夏黄河以南,平凉以北,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