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ID:36534412

大小:61.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1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_第2页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_第3页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_第4页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本次研究对203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了颈动脉的观察,现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3例,均系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5年1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病人,并经临床、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136例,女性67

2、例,年龄在53~87岁,平均(65.72±8.35)岁。203例中包括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组(脑梗死组)69例、腔隙性脑梗死组(脑腔梗组)8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transcientischemicattacks,TIA组)47例。对照组60例,为同期住院患者,均无脑血管病阳性症状和体征,且经颅脑CT或MRI检查未发现梗死灶。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8~84岁,平均年龄(64.22±7.10)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1.2 方法使用飞利浦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象仪(由德国西

3、门子公司生产),探头频率10MHz。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偏向探查对侧方向,充分暴露颈部,探头沿胸锁乳突肌外缘纵切扫查。常规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部,记录颈动脉斑块性质、发生部位。根据斑块的超声特点及病理变化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及溃疡斑4型[2]。扁平斑:显示动脉管壁偏心性增厚,内膜尚光滑,需增大增益后显像;软斑:斑块突出管腔内,呈现出不同强度的弱回声、等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其后不伴声影。硬斑:强回声伴声影。溃疡班:斑块表面不平,彩色多普勒成像显示龛影,溃疡边缘回声较低。扁平斑及硬斑为稳定性斑块,软斑和溃疡斑

4、为不稳定性斑块。以每例中较大斑块及多数斑块的性质统计检出斑块的例数。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3例中,颈动脉发现有粥样斑块109例,总发生率为(53.69%)。对照组60例中检出斑块17例(28.33%)。各组发生各型斑块比较见表1。5  由表1所见,脑梗死组、脑腔梗组、TIA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

5、、28.18、6.13,P均<0.05)。脑梗死组、脑腔梗组、TIA组3组中,组内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性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3.36、1.59、9.42,P均<0.05)。  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例数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观察组颈动脉分叉处分别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部位斑块发生阳性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17、6.36,P均<0.05)。3讨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颈动脉是连接心脑的主要血管。有文献报告颈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斑块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子,颈动脉病变已

6、经作为脑梗死重要的预测指标。本次研究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总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其中脑梗死组、脑腔梗组、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明显相关。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斑块的性状,不稳定性斑块(软斑与溃疡斑)较稳定性斑块(扁平斑与硬斑)更易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各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目前认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主要通过粗糙的破裂或未破裂的斑块表面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形成

7、血栓以及斑块不稳定栓塞远端的血管这两种机制造成颅内动脉栓塞[3],从而提示临床应重视对软斑和溃疡斑患者的治疗,随访和追踪观察,积极予以干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斑块的发生部位以颈动脉分叉处居多,可能是由于该处的解剖位置及内膜的表面不规则易产生漩涡流,使血管内膜受损,乳糜微粒及低密度脂蛋白聚集这些粗糙区域内,促成斑块的形成。同时分叉处的湍流速度和压力使血小板受损,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流进颅内血管导致脑梗死。  综上所述,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系密切。颈动脉超声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斑块的窗口,具有安全、

8、实用、有效等特点。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存在与否、斑块性质等情况,以指导临床医师采取积极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参考文献】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52华杨.实用颈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