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18020
大小:63.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课例阐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桥》一课教学设计的想法《桥》是五年级下册课文,写了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为了帮村民脱险,而勇于自我牺牲的事。从内容上看,塑造了一位高大全人物,走的是弘扬主旋律的路线。但从写的角度讲,语言洗练,多用短句,语意跳脱,很有阅读张力,是一篇值得教,也禁得起教的课文。我们为此设定了3个教学目标:1关注人物和环境:感受“老汉”优秀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和洪水凶猛之险,了解两者的关系。2、关注小说悬念式结尾和语言精炼的特点,体会其写法的巧妙。3、对比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小小说的兴趣。三个目标依据从何而来?首先,这是一篇小小说。
2、在语文书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它。一般来说,学生面对一篇课文,拿到一则小说,他首先会关注什么?当然是人物,故事情节——写谁?讲什么故事?,这篇小小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同样包括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而对环境的描写,这篇课文是极尽渲染之势。所以引导学生在原有的阅读习惯上,学会去关注环境,了解它的作用,是我们绕不开去的一个教学点。当然,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写环境也是为写人物服务的。两者是不能完全割裂开的,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先走近人物,再走近洪水,再回归整体情境,了解人、水两者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
3、要反复写雨水洪水啊:因为洪水凶险,才有老汉的指挥撤退,因为洪水凶险,才出现了老汉先人后己,最后牺牲的画面。水情的发展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越来越凸现出老汉可贵的品质,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是水乳交融的。我想,这样的引导,是符合学理学情的,是遵循了“学本课堂”的规律的。第二,小小说被许多作家称为结尾的艺术。这篇小小说同样也有一个悬念式结尾。人物的关系直到最后才揭晓,耐人寻味,初读课文时,我们震惊之余,对老汉的敬佩之情又添了几分。这里,我们设计了一处比较。因为按一般的写法,一个人物一出场,作者就会交代他的身份,和
4、主人公的关系。小伙子出场在15节,所以,我们把15节作了改动。通过比较,学生会进一步很直观地感觉到两者的不同,这一次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原来初读时的震惊,还感受到了写文章是需要构思的,该藏时候藏,该点的时候才点,这样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小小说有共性,也有个性。单就这篇课文,它与其他小小说不同的一个特点,就是段落众多,多用短句,语言精炼。比如像泼。像倒。两字成句,从语法上严格来说是行不通的呀。作者这样写,是随心所欲,还是刻意为之呢?这里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比较。通过改写、朗读、体会,让学生感受到,平常我们
5、把事物写具体,铺陈开来写,是一种表达,而简练也是一种表达,精炼的语言,短促的句子,反复的换行,在特定的故事情境中,不但给读者视觉上的冲击,而且读起来有速度,有节奏,尤其能制造紧张危险的气氛。这不是作者的随意为之,而是高明之举。如果说前一个关于结尾的比较,是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谋篇布局,那么这里的比较就是让学生开始关注语言的表达。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试图在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更多小小说的时候,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除了了解故事内容,发现每个故事后面的叙事方式,语言特色,结构安排等。这种有意识的渗透,即便是一两句话,但只
6、要能把这个理念坚持下去,或许对今后学生走向更成熟的文学欣赏和创作有好处。刚才有个朋友在听完课后和我谈起,一,我们的教研一直倡导“跟内容分析式教学说再见”,这堂课的前半部分似乎仍在亲近内容,做何解释?另外第二个教学目标的落实是否可更深入些?我的想法是,说再见的应该是把内容理解分析作为目标教学的课堂,内容分析作为一种手段和过程,是必要的。如果没有对老汉人物形象的丰满立体感知,没有对洪水肆虐的形象感受,又怎能体会到作者营造气氛的高明和语言精炼的巧妙?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小学语文教学要有文体意识,但不能变成文体教学
7、,不应该对文体,掘地三尺,而应点到为止。40分有限,学生的消化要慢慢来,文体的诸多特点,不能面面具到,抓大放小,学会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可能更好。当然,美好的设想和实践总是有距离的,不同的老师,未知的现场,特别是本人指导水平有限,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一堂课的成败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路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