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规划设计之问(理念篇)

保障房规划设计之问(理念篇)

ID:36493084

大小:196.0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5-11

保障房规划设计之问(理念篇)_第1页
保障房规划设计之问(理念篇)_第2页
保障房规划设计之问(理念篇)_第3页
保障房规划设计之问(理念篇)_第4页
保障房规划设计之问(理念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障房规划设计之问(理念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保障房规划设计之问(理念篇)五年建3600万套保障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你读完这段文字之时,便有几十栋新楼刚刚打下地基。体量之大、速度之快,对于广大百姓而言是一份厚礼,但对于多年来做惯了大面积套型的建筑设计界而言,无论是实践经验还是心理准备都略显生疏。这在中国首届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中可见一斑。在征集的500多份方案中,不乏创新与亮点,但也暴露了我国对集约型中小套型设计经验不足的问题。为此,本报对参与竞赛评审的专家进行深入采访,对当前保障房规划设计方面的突出问题与争议进行探讨,并系统归纳为三大篇章——理念篇、规划篇、设计篇

2、,分三期陆续刊发。之所以将策划主题定义为“问”,是因为我们提出的诸多问题目前并没有准确答案,即便在受访专家当中也存在争议。这里,我们并不期望通过几纸报道便能给出答案,我们希望在此抛出问题,引发各界的高端关注与广泛探讨,最终在研究-实践-总结的循环当中找到答案——这恐怕才是更为严谨的态度。是以为按。套型面积如何顾全设计需求保障房的分类及套型标准是本次参与讨论的专家最先提出的问题。虽然这涉及到我国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这本应是产品设计与研发的先导条件。但赵冠谦表示,不同的保障房类型决定了不同的居住需求,特别是套型面积的界定,

3、直接影响到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思路与方向,因此在保障制度设计之时也应“顾全产品设计的需求”。如何将产品设计思路这一技术层面的考虑,纳入保障房制度建设的参考范畴,是为建筑设计界提出的第一个命题。权衡家庭人员构成“如果一户两口之家与一户五口之家,都分配到一间50平方米的廉租房,这公不公平?”张播反问道。在他看来,不同的家庭人员构成,对空间尺度和空间关系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单纯以家庭而缺乏对人员构成考虑制定的套型标准,容易在房屋分配时出现难题。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规定,廉租

4、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对象均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前者的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后者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其他类型保障房,各地则规定了相应的建设标准,一般公共租赁房在60平方米以下,限价房则低于90平方米。周静敏表示,目前保障房套型标准的划定更多是从宏观层面综合考量,如人均住房条件和支付水平、资源支持能力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同时也考虑了政策的可操作性。但如果从建筑设计这一微观视角来看,则首先要考虑家庭的居住需求,这包括家庭人员构成、当地居住习惯等参考条件,并以此设计不同的紧凑性空间方案。“例如,50平方米最多

5、只能做成两居室,如果考虑到居住空间的私密性,则对于一户三代家庭并不适用。”张播认为,应该拓展现有保障房房型,以更为多元化的组合适应不同的居住需求。面积限定增加设计难度在国家统一政策的基础上,各地也纷纷颁布了当地的保障房建设标准。例如许多城市,将廉租房一居室上限定为40平方米,两居上限为50平方米。但面积的限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户型设计的难度。在首届中国保障性住房设计竞赛征集的方案中,为了满足面积限定的要求而造成不合理的设计频频出现。“有时候就是差那么2~3平方米的事情。”张播表示,小户型的户型设计空间本来就不大,特别在单

6、元组合设计当中,难免会出现个别户型需要“以面积换功能”。他的建议是,应该对套型标准设定一个浮动区间,给户型设计一定的灵活性。对此,受访专家当中并不乏反对意见。有专家提出,如果建设标准过于灵活,容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走样。“过去我们在住宅建设上的一大教训是,一旦设定套型面积的浮动空间,往往实际便会‘取上限’操作,灵活性变成了一道宽松的口子,反而不利于执行。”王树京也表示,目前保障房设计的难点恰恰在于各地的建设标准并不统一,这造成了设计标准化、模式化的困难。“如果各地的建设标准能够相对一致,国家便可以组织专门的研究机构统一进行

7、设计研发,以解决各地保障房设计品质良莠不一的问题。”设计标准亟待统一厘定对于当前各地保障房设计水准良莠不一的现状,受访专家一致认为,由于中小套型的设计难度原本就比大套型更高,一方面由于部分开发建设者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是多年来我国在中小套型设计研究上经验不足、总结不够所致。几乎所有受访专家都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设计标准,直接引导各地进行保障房建设。赵冠谦表示,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组织设计竞赛,调动各大院所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并将优秀设计方案进行归纳优化并广泛推广;二是组织专门的机构进行设计标准的研发,制

8、作成设计指导图集并公开印发,带动各地保障房设计水平的提高。复制成熟设计产品“保障房的设计应该强调复制而非创新。”庄惟敏提出,正如国外公办学校首先不谈美观,而以安全性和功能性为主导一样,由政府主导建设的保障房更应该注重实用性。因此,保障房建设应该加强对经典产品和成熟技术的复制,因为“住宅设计技术特别是户型的创新具有一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