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筛选及生产条件的研究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筛选及生产条件的研究

ID:36479400

大小:192.0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1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筛选及生产条件的研究_第1页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筛选及生产条件的研究_第2页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筛选及生产条件的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筛选及生产条件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州食品工业科技》“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Vol.19.增刊(总77)文章篇号:1007-2764(2003)增刊-0002-03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筛选及生产条件的研究刘晓华曹郁生陈燕(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7)摘要:从分离到的乳酸菌中筛选到1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乳杆菌L1(Lactobacillussp.),在MRS培养基上,乳杆菌L1产生共轭亚油酸的最适亚油酸的浓度是0.1%(v/v),最适培养时间是42h,参与共轭亚油酸形成的酶是胞内酶,并且可能是由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了共

2、轭亚油酸的紫外光谱扫描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关键词:乳酸菌;共轭亚油酸;发酵条件共轭亚油酸(CLA)是指一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1材料和方法的十八碳共轭二烯酸的的统称,在自然界,CLA主要存在于奶和奶制品,以及反刍动物的肉中。早在1.1仪器与药品1935年,Booth等就发现,与冬季牛奶相比,夏季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亚油酸的牛乳在233nm处有更强的吸收峰。1963年,Riel(自制,纯度>95%)、CLA标品(Sigma)、乙腈(HPLC报道了夏季的牛奶乳脂比冬季的含有更高的共轭二纯)、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烯酸。1979年Par

3、iza等在研究烤牛肉中致癌物的形1.2菌株成时,通过Ames试验发现烤牛肉的抽提物有抑制突自己分离、实验室保存以及购买的乳酸菌共36变作用,并发现这种抑制突变作用在生牛肉中也有。株。1985年证实该抽提物有抗癌活性,1987年确定这种1.3培养方法物质就是CLA。此后,人们对CLA的生物活性作用20ml试管中装入10mlMRS培养基,接种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CLA可抑制化学诱导的皮10%,按需要加入0.025-0.4%(v/v)的亚油酸,混匀,肤癌、胃癌、乳腺癌和结肠癌,具有抗突变,提高免静置培养。疫功能的作用,防止动脉硬化,减肥,抗糖尿病,促1

4、.4产CLA乳酸菌的筛选[1]进骨骼形成等重要生理功能。将乳酸菌接种于添加亚油酸的MRS培养基,培CLA的制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化学异构法,养24h后,取培养液加入2ml正己烷萃取,水洗,加另一种是生物异构法。化学异构法需要在碱性条件、无水硫酸钠脱水,萃取液在190-300nm处进行紫外高温和一定压力下进行,可以实现大量制备,但其产光谱扫描,以不接种培养基的正己烷萃取液做参比,[2]生的异构体组成复杂,不利于产品的开发应用。生若233nm处有特征吸收峰,则列为CLA产生菌。物异构法反应条件温和,异构体组成较单一,因而有1.5CLA标准曲线的绘制利于产

5、品的开发应用。1966年Kepler发现瘤胃细菌将CLA标品用流动相溶解后,配成不同浓度的[3]在生物氢化过程中会形成CLA,但由于该菌严格厌标准溶液,以不同的进样体积进行HPLC,以峰面积氧,很难应用于生产。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发现一些为横坐标,进样量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4][5]乳酸菌也能形成CLA,该菌易于培养,可以作为1.6CLA含量的测定生产用菌,同时由于该菌是一种益生菌,因此可以用取100ul正己烷萃取液,用N2吹干,加入100ul来开发新型保健乳制品。本研究筛选到一株产CLA流动相后进行HPLC。较高的乳酸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初

6、步研究。HPLC条件:色谱柱:C18柱,流动相:乙腈/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NO:2001387)“酶法生产共轭亚油酸水=80/20,体积流量:1.2ml/min,进样量:20ul,检的研究”的部分内容。测波长233nm。作者简介:刘晓华,1974年生,讲师,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食品生物2结果与分析技术的研究。3《广州食品工业科技》“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Vol.19.增刊(总77)2.1产CLA菌株的筛选2.3培养时间对CLA产量的影响CLA含有一对共轭双键,在233nm处有特征吸目前,普遍认为CLA是微生物生物氢化过程形收峰

7、,而LA无吸收峰,因此待筛选菌株若能形成成的中间产物,通过长时间的生物氢化最终使多不饱CLA,则其在含有亚油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和脂肪酸还原成饱和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从而解除了后,其正己烷萃取液在233nm必有特征吸收峰。在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菌体的毒害作用。因此本实验分别所有筛选菌株中,发现3株菌在233nm有特征吸收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后的CLA产量,结果表明在42h峰(图1),通过HPLC分析,从CLA标准曲线(图时,CLA的产量达到最高水平(图4),随着时间的2)上求得该菌株的CLA产量,结果见表1,在同样进一步延长,CLA的产量不断下降,结果与生

8、物氢培养条件下,乳杆菌L1产生CLA的水平最高。在化理论一致。此基础上我们对乳杆菌L1的生产条件进行了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