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肿大从脾虚论治初探

小儿脾肿大从脾虚论治初探

ID:36466337

大小:66.1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0

小儿脾肿大从脾虚论治初探_第1页
小儿脾肿大从脾虚论治初探_第2页
小儿脾肿大从脾虚论治初探_第3页
小儿脾肿大从脾虚论治初探_第4页
小儿脾肿大从脾虚论治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脾肿大从脾虚论治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脾肿大从脾虚论治初探【关键词】小儿脾肿大脾虚论治脾肿大属于中医“五脏积聚”范畴。历代医学家大多从活血理气,化瘀消癥,软坚散结或攻补兼施着眼治之。笔者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小儿脾肿大从脾虚论治”的观点。阐述了脾的生理、病理与脾肿大的关系,用东垣补中益气汤治疗效著,并列举典型病例佐证。1脾的形态与位置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在《内经》中已有“脾”的概念,并较详尽地论述了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脾与胃,以膜相连耳”,但对脾的实体解剖部位缺乏确切的描述。《难经·四十二难

2、》提出了“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的概念,虽与现代解剖学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可谓中医解剖学对脾的最早认识。西医学认为,脾为一椭圆形的实体器官,色暗红,质柔软而脆。成人的脾约重110~120g,位于左上腹部平第九至十一肋高度,正常时在左肋弓下不能触到。2脾的生理与病理82.1脾的生理、病理含义脾为“后天之本”,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所谓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经与肝……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和“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

3、归于肺”等。所谓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正如李东垣所强调的“脾气升发,则元气充沛,人体始有生生之机”。所谓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溢出脉外,如《难经·四十二难》指出:“脾裹血、温五脏。”脾与胃相互络属,互为表里,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故《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的正常生理功能在内外因作用下失常,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出现食欲不振、便溏

4、、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白等脾气虚证。若进一步发展则可出现脘腹重坠作胀、脱肛、子宫下垂、脾脏肿大等脾虚气陷诸证。脾气亏虚则不能统摄血液,一则血溢脉外,一则血积于脾内致使脾脏肿大。2.2小儿脾肿大与脾的生理病理关系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为后天之体,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的不足显得尤为突出,故《育婴家秘》指出小儿“脾常不足”8。由于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因此体内对水谷精气的需求相对比成人迫切。其饮食的质和量的调配都与小儿脾胃消化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小儿脾胃病最多,其因是由于小儿脾胃脆弱,运化功能不足的缘故,故小儿脾肿大多

5、数是脾虚气陷所致,脾气虚而不能维系本脏而致下陷、肿大。2.3西医学对脾肿大病因的认识西医学认为,脾脏肿大是一种临床常见而重要的体征。引起脾肿大的原因:一是传染病或严重感染;二是血液病;三是肝病;四是循环障碍;五是肿瘤性疾病;六是先天代谢疾病;七是结缔组织疾病;八是引起脾肿大的少见病因如脾脓肿、脾结核、脾囊肿及脾肿瘤等。3脾肿大的诊断及临床兼见征象3.1正常脾大小的测定临床体格检查有时对轻度脾肿大,由于医生手法和实践经验的不同可能造成漏诊。但超声则有可能测出脾的厚度与长度,一般在左侧第七、八、九、十一肋间探测,成人男子的平均

6、最大厚度不超过4cm,女子不超过3.7cm,长度不超过11cm,宽不超过7cm,小儿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3.2小儿脾肿大诊断及兼见征象由于脾脏正常移动度较大,如脾下缘超出左肋2~3cm称轻度肿大,超出3cm至脐之间为中度肿大,过脐水平者为高度肿大。从小儿脾肿大与脾的生理病理关系来看,小儿脾肿大多是脾虚气陷所致。临床上除见脾脏在肋下可触及外,一般无成人所见的胀痛感。故《难经·五十五难》指出:“8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小儿脾肿大的同时又可伴

7、见面色不华,毛发疏稀,不思饮食,形体消瘦,腹泻,肢体倦怠,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或脉细等征象。4小儿脾肿  大从脾虚论治从小儿的生理、病理可知,小儿脾肿大由脾虚气陷所致,其治疗理当从脾虚论治。《张氏医通·积聚》:“纯以甘温调养,使脾土健运,则破残之余积,不攻自走,必欲攻之无余,其不遗人夭殃者鲜矣。”洁古云:“壮人无积,惟虚人则有之,皆由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气有感,皆能成积,若遽以磨坚消积之药治之,疾似去而人已衰,药过则依然,气愈消,痞愈大,竟何益哉。善治着,当先补虚,使血气壮,积自消也。不问何脏,先调其中,使能饮食,是

8、其本也。”针对小儿脾肿大脾虚气陷的病机,根据《内经》“虚着补之”,“下着举之”之意,运用健脾益气、升阳举陷之法以助脾阳的升运和降,纠其反作,以复气机顺行。选用东垣补中益气汤加减,补其中而升其阳。方中重用炙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本草正义》指出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