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浅谈:数形结合思想

中考、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浅谈:数形结合思想

ID:36443981

大小:5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0

中考、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浅谈:数形结合思想_第1页
中考、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浅谈:数形结合思想_第2页
中考、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浅谈:数形结合思想_第3页
中考、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浅谈:数形结合思想_第4页
中考、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浅谈:数形结合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高考数学解题方法浅谈:数形结合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导数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一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是利用“数”和“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它为代数问题和几何问题的相互转化架起了桥梁,数形结合重在结合,它们完美的结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中学数学的始终,在许多知识板块中都有它的身影.数形结合思想以其直观性、灵活性等特点倍受解题者的衷爱.本文举例说明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求解导数问题中的灵活运用.例 已知函数,当时取得极大值,当时取得极小值,求点对应的区域的面积以及的取值范围.分析:利用极值的有关知识判断导函数方程的根的范围,再由导函数的图象与相应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得到关于的线性不等关系,点所对

2、应的区域.第(2)问利用斜率求出的取值范围.解:函数的导数为,当时取得极大值,当时取得极小值,则方程有两个根,一个根在区间内,另一个根在区间(1,2)内.由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方程的根的分布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平面内满足约束条件的点所对应的区域为(不包括边界,其中点,,如右图所示).的面积为(为点到轴的距离)点与点连线的斜率为,显然,即.二整体代换思想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侯,如果能根据题目中的结构特点,把问题中貌似独立,但实质上又相互联系的量看成一个整体,从而在宏观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思想称之为整体思想.整体思想主要有整体代换、整体求值、整体变形、整体构造等.这种思想若运

3、用巧妙,不仅可以简化运算,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本文仅举一例来说明整体代换思想在求解导数问题时的应用.例 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函数,其图象交轴于三点.若点的坐标为,且在和上有相同的单调性,在和上有相反的单调性.(1)求的值;(2)在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在点的切线斜率为?(3)求的取值范围.解:(1)∵在和上有相反的单调性,  ∴是的一个极值点.  故,即有一个解为,  ∴.(2)因为交轴于点,所以,即.令,得,  ∴,.因为在和上有相反的单调性,  所以  得.假设存在点,使得在点的切线斜率为.则,  即.∵.而,.故不存在点,使得在点的切线斜率为.(3)

4、由题意,设的函数图象交轴于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                                                                                                                                                                                                                                                                       

5、                                                                                                                                                                                                                   则,比较系数得.得.  所以∵,∴当时,;当时,.故.解后反思:本题的第(2)、(3)两问都用到了整体代换的思想,避免了求的值,大大简化了运算.运用整体思

6、想解题是不是很巧妙?这种整体思想在其它知识板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以后的学习中可要留心哟.三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是中学数学的一种解题思想,对某一问题进行正确地分类讨论要有一种全局的观点,注意在分类时要不重不漏.下面我们通过对近年高考中导数类题的解析,揭示如何进行分类讨论.例1 已知,求的单调区间.解:函数的导数(1)当时,若,则;若,则.则在内为减函数,在内为增函数.(2)当时,由或,则在或内为增函数,在内为减函数.(3)当时,由,  则在内为增函数,在和内为减函数.评注:从该例的解答中可以看出必须熟练掌握一些初等函数的导数,理解给定区间上函数为增函数,函数为减函数.但

7、要确定的符号,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例2 已知,.(1)求函数的最大值.(2)设,证明:.解:(1)的定义域是,则当时,;当时,.又,则当且仅当时,取最大值0.(2)因,设.则.当时,,因此在内为减函数;当时,,因此在内为增函数.从而当时,有极小值.又因,,  所以,即.设,  则当时,,在上为减函数.因为,,所以,  即.  所证结论成立.评注:该题属于典型利用导数证明其不等式的问题,一般方法是:先构造函数(多是作差函数),再用导数确定所构造函数的单调性来证明.在证明的过程中难免要分类处理,否则难以确定新函数的正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