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木兰诗》导学案

10《木兰诗》导学案

ID:36415823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0

10《木兰诗》导学案_第1页
10《木兰诗》导学案_第2页
10《木兰诗》导学案_第3页
10《木兰诗》导学案_第4页
10《木兰诗》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10《木兰诗》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木兰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诗歌,领会诗歌大意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木兰这一艺术形象。3、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排比、互文等修辞手法及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4、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资料库一、作者简介:郭茂倩,宋朝人,编撰有《乐府诗集》一百卷。二、关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关于《乐府诗集

2、》乐府诗集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乐府”本是官署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背景介绍《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

3、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第一课时一、字词积累1、给划线字注音:机杼(    )  可汗(    )  鞍鞯(    )  辔(    )头  胡骑(    )朔(    )气  金柝(    )  铠(    )甲  溅溅(    )  云鬓(    )2、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       通    ,意思:          (2)出门看火伴       通    ,意思:          3、一词多义市:(1)东市买骏马                    (2)愿为市安马           

4、   将:(1)将军百战死                    (2)出郭相扶将              机:(1)不闻机杼声                    (2)万里赴戎机              4、古今异义(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               今义:              (2)双兔傍地走。走:古义:               今义:              (3)策勋十二转。转:古义:               今义:              (4)赏赐百千强。强:古义: 

5、              今义:              (5)阿爷无大儿。爷: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     北市买长鞭()     胡骑( )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 策勋十二转( )   赏赐百千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我是雄雌()  出门看火伴( )   木兰不用尚书郎(  )   雄

6、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二、朗读指导:  ①首段是故事开端,读得平缓、轻些,营造深夜叹息的气氛。  ②二段问答句,可深沉些;“昨夜见军帖”后四句加快,以突出军情紧急;末两句“愿为市鞍马”转为坚定,以突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及下定决心。  ③三段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更加快,力求突出木兰到处奔忙,紧张准备的情态;奔赴战场要节奏变慢,用抒情的语句读;末句“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要表现出木兰的战斗豪情。  ④四段每两句一气读,速度更慢,基调应是悲壮的,十年艰苦作战,处处刀光剑影,死中求生全系于此。  ⑤五段胜利归来,节奏可稍稍加快,语调由庄严转

7、为热烈;辞官还家要读得亲切、朴实,放慢节奏,形成前后鲜明的对比。  ⑥六段亲人团聚、恢复女儿妆时,节奏要快,甚至如“快板”,基调是欢快而热烈的,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及喜悦的心情;“出门看火伴”句仍快,表现木兰换装后,急于让同伴一睹的喜悦又急切的心态;“火伴皆惊忙”这后三句要着力表现战友们的惊奇感,应突然放慢。三、检测。1、《木兰诗》选自(         )朝 (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

8、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2、解释出自本课的成语。  磨刀霍霍:扑朔迷离:3、翻译句子,疏通文意本课学习一种新的修辞手法,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