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404275
大小:10.58 MB
页数:200页
时间:2019-05-10
《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明清时期山陕会馆研究姓名:宋伦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经济史指导教师:傅建成200805311导论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1.1研究背景明清以来缘商帮而产生的工商会馆是中国商人面对15世纪以来世界商品经济一体化冲击而自觉进行的制度创新,是中国商人对自古以来商业经营形式和组织机构的一次大调整,从而保证了中国商人以全新的姿态登上明清之际世界商品经济的舞台,标志着中国商业走上集团化经营的新阶段。现阶段对工商会馆的研究新作廖廖,而会馆的市场操作却迎合市场经济的需要遍地滋生。现实的急速发展与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构成主
2、客观之间的反差和矛盾,需要我们加强对工商会馆的研究。(一)在我国,关于会馆史的研究,大体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5年5月,郑鸿笙发表了《中国工商业公会及会馆、公所制度概论》,①为会馆研究的第一篇论文。三、四十年代以后,窦季良等人开始注重诸如会馆这类社会组织的研究,其《同乡组织之研究》②从乡土观念、组织演化、集体象征、功能分析等方面对包含会馆在内的同乡组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堪称会馆史研究方面的重要里程碑。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较多地关注会馆问题。解放后,中国学术界对会馆
3、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资本主义萌芽框架下研究会馆。主要作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资料收集的基础性工作。其中李华先生编著的《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③《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④《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资料》、⑤《上海碑刻资料选编》、⑨《明清佛山碑刻文献资料选辑》④等,尤其是彭泽益先生编辑的《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在会馆史料辑录方面影响尤大。二是研究工作。在资本主义萌芽框架下,学术界这一时期对会馆的认识停留在“工商行会组织”的传统观点上。在众多的论述资本主义萌芽的论文中,较多论者干脆把它比附注:研究背景参考王口根《
4、国内外中国会馆史研究述评》,见《文史哲》1994年第3期。①郑鸿笙:《中国工商业公会及会馆、公所制度概论》,《国闻周报》1925年第2卷第19期,第19—20页。②窦季良:《同乡组织的研究》,正中书局1945年版。③李华:《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④江苏省博物馆:《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⑤苏州历史博物馆等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⑥上海博物馆编:《上海碑刻资料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⑦《明清佛山碑刻文献资料选辑
5、》,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⑥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中华书局1995年版。欧洲资本主义前期的商业基尔特,把会馆在明清时期的较大发展看作是中国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重要前提。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李华《明清以来北京的工商业行会》、∞洪焕椿《论明清苏州地区会馆的性质和作用》、④雷大受《漫谈北京的会馆》、@顾廷培《上海最早的会馆——商船会馆》、@贺海《北京的工商业会馆》@等。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把会馆视作工商业行会,为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提供了资料依据。到1982年,吕作燮发表了《明清时期的会馆并非工商业行会》@一文,成为对过去
6、研究之片面性的一种反拨,具振聋发聩之效。它启示人们重新思考会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团体的社会意义。1984年,作者又发表了《明清时期苏州的会馆和公所》,⑦阐述了自己对会馆与公所区别的认识,再次给人们以反思的激励。在第一篇文章中,作者赞同日本学者的西欧行会等于中国的“行"的看法,认为早期会馆与工商业毫无关联,故“将北京的会馆或部分工商会馆与行会等同起来,是缺乏根据,特别将会馆与后来的同业公会等同起来,那就近乎荒谬的了”。作者又以苏州、汉口、上海作为代表分析了工商重镇的工商业会馆,认为见于这些城市的行业性会馆多属于地域性行帮组织,而
7、在四川县乡镇出现的会馆则是移民会馆,“它们不可能是官僚建的,也不可能是商人建的,而只可能是由农民建的"。其这种论断颇具新义。在第二篇文章中,作者列举了苏州会馆、公所的名称与分布,指出前者具有地域的特点、外来的特点、帮派的特点和松散联合的特点,会馆只能由乡绅、官僚或商人中的头面人物才能创建。而当公所与会馆相比,则显示出行业的特点、商业的特点和联合比较严密的特点。这一结论在其后引起争论,持否定态度的人发现,一者因为各地有各地自然情况的不同,再者两个概念经常无法区分的现象也确实多有存在。第二阶段,在市场经济萌芽框架下研究会馆。自从吴承明
8、先生提出加强对“中国市场经济萌芽研究"以来,会馆研究转入市场经济萌芽研究的轨道,从而新识迭出,使人们对会馆的探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期间尤以王日根先生《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一书从宏观研究的角度将会馆的认识提升到“易籍同乡士人在客地设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