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

ID:36400774

大小:4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0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_第1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_第2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_第3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_第4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II)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答案】B【解析】考点:宋明理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

2、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己,谓身之私欲也”克己当然也就是克服掉、灭掉自己的私欲。“礼者,天理之节文也,”复礼当然也就是恢复天理、让天理存在的意思。结合起来,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存天理,灭人欲”,所以本题答案当然就是B.“存天理,灭人欲”。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答案】A【解析】考点:法家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

3、并抓住核心观点,选文大意为(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所以君主就出现了。材料强调的是君主对于官员制度、法律规范、分配制度的决定性作用,提倡建立君主专制式的国家,由君主来统筹全国事务,这属于法家的观点,A符合题意。儒家强调仁爱;道家主张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因此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3.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

4、子。这是因为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答案】B【解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刘邦从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到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个重大的转变只是因为“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礼”有助于维护他的统治而已。4.《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

5、王。”材料体现了A.天人感应思想B.制天命而用之C.阴阳五行学说D.封建等级思想【答案】A【解析】考点:董仲舒思想。从材料体现的王是天地人连接的通道,可以判断材料体现的是天人感应思想。5.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日:‘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答案】A【解析】考点:儒家思想。儒学在汉代确立了正统

6、地位;唐宋之际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材料说的是儒家经典能治病,是神圣儒家思想的意思,和我国中医没有关系。因此BCD三项均错。材料记载了顾欢以孝经去病的故事。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被神圣化。6.钱穆说:“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渐渐萌茁……由于当时士大夫之觉醒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宋朝时期最符合钱穆所讲的“自觉精神”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明道救世,经世致用【答案】B【解析】考点:程朱理学。A项不能反映这种“自觉精神”,而是对人

7、性的压抑;C、D是明清时期的顾炎武提出的;B是范仲淹提出的,体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7.“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答案】D【解析】考点:唐宋时期的儒家思想。从题干中的句子可以分析得出,此时的教育比较注重启蒙孩子的长幼等级观念,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比较注重等级观念。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A项错误,材料的教育内容束缚了儿童的心智;B项错误,材料内容并非地方

8、教育的特色,而是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的;C项错误,材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