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医案(1)

跟师医案(1)

ID:36393810

大小:49.1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10

跟师医案(1)_第1页
跟师医案(1)_第2页
跟师医案(1)_第3页
跟师医案(1)_第4页
跟师医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跟师医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患者姓名:金永祥性别:男出生日期:19440612就诊日期:2015-09-10初诊、复诊:初诊发病节气:处暑病人一般情况和诊疗过程:金永祥,男性,71岁。因“姑息性结肠癌术后1年余,间断腹胀发热1月余”入院。2014年8月患者检查发现"结肠癌伴肠梗阻,肝脏肿瘤转移",于2014.8.14在温医附一院行"姑息性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家属描述)。术后出现静脉血栓,给予抗凝治疗。术后多次化疗。2015.8.21出现腹痛伴发热,至解放军一一八医院住院,诊断:“不全肠梗阻,肺部感染,结肠癌术后,肝功能异常”,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后腹痛及发热好转出院。2015.9.1

2、7开始患者再次发热,38.5℃,多次反复发热,在我科门诊诊治,考虑肿瘤性发热,给予退热治疗后稍好转。现体能逐渐下降,乏力明显。近1周出现右侧腹部隐痛不适,不影响睡眠。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差,食欲差,大小便通畅。夜寐安。体重减轻。查体:体温:37.1℃;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6/67mmHg,体貌消瘦。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及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部:外形平坦,见手术疤痕,蠕动波未见,全腹软,压痛无,反跳痛无,包块未扪及,右肋缘下3横指扪及肝脏,胆囊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肾区叩痛双侧阴性,肠鸣音4次/分,移动

3、性浊音(-)。舌淡红苔薄色白,脉细。辅助检查:2015.9.18全腹部CT:肝多发结节,考虑转移。肝囊肿,胆囊结石。前列腺钙化灶。L2及左髂骨转移。中医诊断:结肠癌脾虚毒聚西医诊断:1.结肠癌术后肝及骨多发转移恶病质肝功能异常辨证分析与立法:辨证分析:患者摄生失宜,劳逸失常,脾胃受损,邪毒入侵,大肠失其传导之职,污秽之气与邪毒混杂,气血运行不畅,血瘀毒聚,病久终成积块。刀奎后正气亏虚,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乏源,则面色少华,乏力。舌黯红,苔白,脉细均为脾虚毒聚之候。四诊合参辨病为结肠癌,证属脾虚毒聚。病性病位:综上所述,病位在大肠,病性属本虚标实。类证鉴别:常

4、与痢疾鉴别。痢疾多为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不难鉴别。中医辨证施治,治以行气化瘀为主,处方“方以升陷祛瘀汤合甘草干姜汤、小陷胸汤加减”处方:生黄芪30g升麻10g柴胡10g桔梗10g三棱15g莪术20g知母15g炙甘草15g炮姜10g全瓜蒌30g半夏30g黄连12g生鸡内金15g益母草30g医嘱慎起居;畅情志;避风寒,防感冒;饮食宜软忌辛辣。9月15日二诊:患者服药后腹胀明显减轻,但在8日始发热,体温最高38度,约下午2点开始发热,至晚间8点最高。休作有时,汗出,腹胀如鼓,伴有腹痛,向下部放射。白细胞6.24×10^9,中性粒细胞82%。有肾结石(泥沙性结

5、石),饭后腹胀。口干少津,光红无苔,脉弦滑。治以宣湿达原之柴胡达原饮:柴胡18g黄芩15g槟榔15g 厚朴20g草果15g知母15g 白芍15g炙甘草10g 炮姜10g9月20日三诊:患者服上药后热退胀消,唯昨日起左下腹痛,排尿不畅,既往有前列腺肥大。脉细寸弱,苔薄质嫩。改予以升陷祛瘀汤,合用大建中汤以善其后:生黄芪15g知母10g桔梗10g升麻10g柴胡10g莪术12g三棱12g山萸肉10g蒲公英30g刘寄奴30g黄柏10g巴戟天10g党参10g川椒10g干姜10g小茴香10g6付药后患者腹胀显著减轻,已无腹痛。后继服7付即出院。至今未反复。体会直肠癌是

6、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古代中医典籍描述中类似于“肠覃”、“脏毒”、“锁肛痔”、“下血”、“下痢”等范畴。从查询资料及临床观察中发现,直肠癌中医治疗上多数医家根据“六腑以通为用”论治,治疗以通腑为主。但此患者80高龄,短期之内叠经两次手术,身体损伤明显,正气虚耗,气虚而致推动无力导致腹胀,此即史老方论里所言之上虚不能制下,此时一味攻伐太过,只能适得其反。患者两次手术,出血量亦不少,离经之血亦为瘀血,加之其气虚推动无力(气为血帅),可知瘀血亦为主证之一。既知气化失司,血瘀络阻。故治之以升陷祛瘀汤。方中以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升举下陷之宗气;以党参补脾气益后天气

7、血生化之源,山萸肉既能收敛气分之耗散,又补肾之先天元气,二药合用使虚陷宗气得升得充,并臣以三棱、莪术化瘀通络。佐以柴胡、升麻既能升陷又能解郁,知母性凉可制黄芪之性温;使以桔梗引药上达胸中。诸药合用,既能益气升陷、活血通络,又能利水解郁,标本同治。患者西医诊断为“直肠癌”,但史老亦合用温上制下的治疗肺痿之甘草干姜汤,而患者仅见口干不欲饮之症,看似相去甚远,但实际上颇合中医‘肺合大肠’脏腑相表里的理论。此外舌质红,甚至光红无苔,亦知其津亏阴伤之象,甘草干姜汤亦名复阴汤也。方中干姜苦辛,守而不走,故君以甘草,甘温补虚,使辛从甘化,则能守中复阳。两味药辛甘化阳,温

8、复中焦阳气,以散上焦寒邪,实乃仲景培土生金之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