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386354
大小:10.73 MB
页数:129页
时间:2019-05-10
《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修复长骨缺损实验与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修复长骨缺损实验与临床研究姓名:刘杰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外科学(骨外)指导教师:许建中20080501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修复人长骨缺损实验与临床研究摘要背景和目的日本骨科学会(JOA)白1985年起每5年就开展一次全国性的有关骨移植材料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随着现代医疗条件的改善,骨移植材料的使用每年都在增加,2007年最新一次发布的结果显示2000年至2004年5年间的163,564例组织移植病例中82.4%为骨移植,其中植骨材料的选择白体骨依然是首选,占56.4%;各种合成骨
2、移植替代物占40%;骨库同种异体骨仅占3.6%,但与前五年同期比较三者各自所占移植总量的比值却表现为自体骨移植所占比例不断下降,人工骨移植比例持续上升,骨库同种异体骨增速最快,三者平均每年较前年递增倍数分别为1.32,1.68,和1.72倍1,故而部分专家建议对于小儿骨缺损修复则不再首选白体骨移植。其原因主要是考虑:白体骨移植局部效果虽好,但仍属于“拆东墙补西墙”,且儿童青少年往往骨量有限,无法满足大量植骨的需要,造成术中困难,对较大骨囊肿造成囊腔内残留死腔而致术后复发,而且取自体骨增加手术时问、费用和感染几率,造成取骨区疼痛,影响儿童骨骼发
3、育2。而亲属骨作为同种异体骨也并非临床植骨的最优选择,且难以保证其确切的疗效3。各国的研究者们曾经尝试采用多种人工替代材料修复这些骨缺损4,如各种人工合成材料、同种异体骨、人同种异体的脱钙骨基质等,虽然这些材料分别从某些特定的方面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体骨植骨的缺点,但其固有缺陷决定了这些材料在骨需求量大,患者自身情况差时均不能较好地满足临床的需要及患者的要求。鉴于以组织工程骨修复大动物长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5,有必要在此工作基础上谨慎地进行一部分临床试用性研究为今后组织工程骨正式走上临床,形成对长骨缺损的正规化、规模化地治疗模式
4、完成临床观察数据的初步积累,进一步完善以组织工程骨修复长骨缺损治疗及随访的标准化操作规程6。然而目前我们所研制的组织工程骨构建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7且保存条件苛刻,不能达到“随取随用”的最终要求8。早期的研究发现,部分蛋白制品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处理后的真空包装可以达到在室温下保存2年而不发生变质的良好效果9,从最早应用于处理生物学材料直到今天PhilipJ.等使用冻干同种异体骨成功修复牙周骨缺损10,冻干技术在骨组织保存方面的研究走过了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且还有研究表明,长期深低温保存对于骨组织组织学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可以
5、忽略不计11,这无疑为组织工程骨这种对成骨效能和力学强度同时均有较高要求的组织工程产品的保存乃至产业化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此项研究的临床试用是在获得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的,实施本项试用的西南医院骨科已成为全军首家获得总后勤部卫生部批文的单位。方法1.本课题按照组织工程骨修复长骨缺损临床试用标准化操作规程(s0P)为特定的患者于术前3—4周开始构建个体化的组织工程骨,并在此过程中按规程中预定的检验项目对构建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的目标细胞或组织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测定,始终信守首先保障受试者人身安全的承诺。2.组织工程骨构建成功后
6、由指定医师按照SOP中预定的临床路径展开对受试者围手术期的各项诊疗、随访观察和与受试者之间进行对其康复进程的长期动态交流,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受试者有益的建议和帮助。临床疗效评价主要通过对受试者影像学及血液学各项指标的持续监测进行。3.将当天手术预留的组织工程骨同期植入6周龄BALB/C裸鼠皮下,通过对其定期行X线检查、CT扫描以及取植入骨组织行切片、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评价植入骨的成骨情况,同时向裸鼠皮下注射与植入骨内等量的种子细胞混悬液,通过观察其生活习性有无改变及定期称重、取其重要脏器行切片、HE染色观察的方法初步评价种子细胞
7、的致瘤性。4.将个体化的组织工程骨按标准程序冻干后与未冻干的组织工程骨一并提取其中的成骨相关蛋白后通过western_blotting技术对其中BMP一2、TGF—pl以及IGF一1的表达进行测定,初步对个体化组织工程骨成骨机制和冻干对组织工程骨成骨能力的影响做一探索性研究。结果1.按照组织工程骨临床试用标准化操作规程构建个体化工程骨的过程中,种子细胞增殖迅速,诱导分化效率高,构建的骨组织内细胞基质分泌旺盛,几乎充满支架材料的每个孔隙。2.严格按照组织工程骨SOP成功完成了30例试用者所需组织工程骨的构建,所有试用者手术过程顺利并获得了较完备
8、的临床随访资料。资料显示腔隙性骨缺损植骨区于术后平均3月左右均可见较高密度的钙化影,术后12月左右病灶获得基本修复,CT检查发现髓腔样结构。术后随访1.5年的病例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