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化骨修复人工关节周围骨缺损实验的研究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人工关节周围骨缺损实验的研究

ID:33710116

大小:8.79 MB

页数:143页

时间:2019-02-28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人工关节周围骨缺损实验的研究_第1页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人工关节周围骨缺损实验的研究_第2页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人工关节周围骨缺损实验的研究_第3页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人工关节周围骨缺损实验的研究_第4页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人工关节周围骨缺损实验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人工关节周围骨缺损实验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组织工程化骨修复人工关节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姓名:付志厚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外科学(骨科)指导教师:王爱民20080501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组织工程化骨修复人工关节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摘要研究背景:7Brallem破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骨整合的概念,即在光镜水平下正常的改建骨和假体之间无软组织,假体与骨组织直接接触,其承受的负荷能通过直接接触持续不断地传递,并分散到骨组织中。骨整合被认为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理想状态。生物固定性假体要获得满意的远期效果,依赖于假体骨组织间的紧密接触、良好的

2、骨长入和一定的骨生长时间。然而许多人工关节置换术或翻修术患者常合并有假体周围骨缺损,为恢复骨性结构并重建骨的稳定性,骨移植已成为修复骨缺损的一个必要手段。临床上根据骨缺损的大小、性质,可应用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治疗。但由于自体骨移植可提供的骨量有限,移植骨在形态、大小和数量上难以满足缺损处的要求,特别是巨大的或特殊部位骨缺损的修复,故其应用常常受到限制。1984年,S100f等首先报告应用异体颗粒骨代替自体骨,打压植骨修复髋臼骨缺损。1993年,“ng等用同样的技术行股骨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从此该项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人工关节

3、置换术及翻修术中。但由于冻干的异体骨无成骨细胞,骨诱导活性低,新骨爬行替代及塑性的时间长,有移植骨吸收、塌陷、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可能。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骨组织工程学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法。组织工程涉及三个要素:即种子细胞、生物活性因子、支架材料。组织工程技术通过获取具有成骨活性的组织,经分离、培养、扩增,诱导为成骨细胞,并在体外与可吸收的支架材料复合回植于体内,依靠种子细胞的成骨作用及生物材料的降解吸收,最终形成骨组织。应用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长骨节段性骨缺损、颅骨缺损已有较多的报告,而应用组织工程化骨修复人

4、工关节周围骨缺损,并观察其对假体骨界面骨整合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告。目的:1.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骨向诱导方法;2.体外骨髓MSCs与CHA(CHA)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观察其修复植入体周围松质骨骨缺损的的效果。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3.观察组织工程化骨修复植入体周围骨缺损对植入体.骨界面骨整合的影响。4.研究BMP促进组织工程化骨修复人工关节周围骨缺损,提高假体.骨界面骨接触的能力。方法:1.采用Ficoll(1.073∥m1)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分离兔骨髓MSCs,并培养、扩增;

5、将第4代骨髓MSCs应用骨诱导培养液(10{mo儿地塞米松+10删=1101/L甘油磷酸钠+50m∥L维生素C)培养,骨向诱导。2.诱导后的成骨细胞应用细胞形态学、细胞活力检测、细胞生长及增殖曲线、舢.一P活性检测、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与ALP鉴定。3.于兔左侧股骨髁制作一0.6×1.2cm的穿透性松质骨骨缺损,植入钛合金(Ti.6Al一4V)植入体于骨缺损的中央,在体外将同种异体骨髓MSCs与CHA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植入体周围骨缺损,同法右侧骨缺损处仅植入CHA为对照组,术后4、8、12周行X射线检

6、查、生物力学测试、放射性核素骨扫描、脱钙骨组织学HE染色,观察其骨缺损修复效果。4.并于术后4、8、12周行X射线检查、剖面观察、植入体剪切强度测定、植入体表面扫描电镜、植入体骨界面能谱分析、不脱钙骨组织学、,孤Gieson苦昧酸.品红染色及图像分析系统计算植入体骨接触率,观察组织工程化骨对植入体.骨界面骨整合的影响。5.行犬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制作股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mBMP.2+自体骨髓MSCs+CHA、Cm针自体骨髓MSCs、CHA修复骨缺损,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行X射线检查、生物力学测试、不脱钙骨组织

7、学V撕Gieson苦味酸.品红染色及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计算假体骨接触率。结果:1.应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成功的分离、培养、扩增兔骨髓MSCs,培养3天后细胞的形态由圆形转为梭形;MSCs生长曲线分为生长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MSCs表面标志物SH3呈阳性。2.骨诱导后细胞培养5.8天,细胞形态逐渐变为多角形,呈现聚集生长。诱导后细胞ALP活性较未诱导组显著性增高。骨向诱导后第三代细胞ALP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茜素红染色可见典型的矿化结节。3.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植入体周围松质骨缺损结果:术后4

8、、8、12周大体观察与剖面观察,实验组随时间的延长可见骨修复。X线表现为CHA颗粒吸收,被新生骨取代。生物力学结果示术后12周股骨髁最大压力载荷、载荷/应变比值均较对照组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高,最大应变位移较对照组低(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