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377498
大小:19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0
《下颌第三磨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炎症(InfectionsofOralandMaxillo-facialRegion) 、智齿冠周炎(Pericoronitis) 智齿(第三磨牙)牙冠周围的软组织炎症智齿冠周炎常发生于18-25岁的青年,是部队常见口腔疾病之一。 病因 第三磨牙萌出过程中或萌出困难时,牙冠的一部分被游离的牙龈部所覆盖,在牙冠与龈瓣之间形成盲袋(龈袋),盲袋内经常有食物残渣和细菌存留。局部条件使细菌易于生长、繁殖。若感冒、疲劳或其他原因致机体抵抗下降,或由于局部创伤(如对颌牙咬伤)等因素,可诱发智齿冠周炎。
2、因下颌第三磨牙萌出常缺乏足够位置而易形成阻生,故本病见于该牙。临床上常见的阻生情况有近中阻生、水平阻生和垂直阻生等。 临床表现 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主要症状为牙冠周围软组织肿胀疼痛。如炎症影响咀嚼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如波及咽侧则出现吞咽疼痛,导致病员咀嚼、进食及吞咽困难。病情重者尚可有周身不适、头痛、体温上升、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图3-15冠周的盲袋及肿胀之龈瓣 检查可见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有龈瓣覆盖、盲袋形成。牙冠周围软组织红肿、龈瓣边缘糜烂、盲袋内有脓性分泌物(图3-15)。有时可形成冠周脓肿,出
3、现颌面肿胀,同侧颌下淋巴肿,压痛。 急性冠周炎如未能彻底治疗,则可转为慢性,以后反复发作,甚至遗留瘘管。若炎症继续扩展,可发生下述各种并发症。例如蔓延至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脓液沿下颌骨外侧骨面向流注,可在相当于下颌第一或第二磨牙颊侧形成脓肿或龈瘘(附图12);也可向外扩展,形成颊部皮下脓肿,或穿破皮肤形成皮瘘。在临床上可见有颊部皮瘘的患者,应考虑有冠周炎的可能,防止误诊。冠周炎严重者,尚可并发颌周蜂窝织炎、下颌骨骨髓炎甚至全身性的感染。 治疗 智齿冠周炎的治疗主要是增强病员机体抵抗力,控制感染,促使炎症消
4、散。急性期过后,应考虑对病源牙采用外科治疗,以防复发。附图12下颌智齿冠周炎并发67间龈瘘 1.全身治疗 根据病情选用抗菌物或内服清热、解毒的中草药进行治疗。 2.局部治疗 智齿冠周炎的局部治疗很重要。每日可用1-3%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或其他灭菌溶液冲洗盲袋,然后点入3%碘甘油。另给复方硼砂液或呋喃西林液等含漱,一日多次。早期还可局部理疗、外敷中草药以助炎症吸收。针刺疗法可有镇痛、改善张口等作用。如脓腔形成,可切开引流。 3.病源牙处理 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对病源牙作进一步处理,以防复发。如牙位正、能
5、正常萌出,并有对颌牙行使咀嚼功能者,可作冠周龈瓣楔形切除术(图3-16)。否则应予拔除。①切口②切除牙龈后露出全部牙冠③缝合图3-16下颌第三磨牙冠周龈瓣楔形切除术 二、颌周峰窝织炎(PerimaxillaryCellulitis) 颌周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颌骨周围筋膜间隙组织的急性炎症。在上下颌内周围分别有咀嚼肌及表情肌等。这些肌肉之间、肌肉与颌骨之间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形成一些潜在的间隙。因解剖部位的不同,各间隙有其特定的名称,如咬肌下间隙、颌下间隙等。感染入侵这些部位时,便可发生颌周蜂窝织炎或称间隙感染。如
6、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蔓延至其他间隙,甚至引起严重的全身并发症。 病因 颌周蜂窝织炎常见的感染来源有下列几种: 1.牙源性感染本病最常见的病因是牙源性感染扩散所致,如智齿冠周炎、尖周炎等。不同部位牙齿的感染常引起不同部位的蜂窝织炎。 2.局部组织感染如颌下淋巴结炎、面部疖痛等均可引起颌周蜂窝织炎。 3.外伤后并发感染。 临床表现 除具有一般蜂窝织炎的全身症状和局部表现外,由于各间隙的解剖特点,尚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将另行分别叙述。 治疗 1.全身治疗 主要为改善机体状况、增强抵抗力,选用抗菌药
7、物以控制感染。如病情严重,可采用两种以上的抗菌药联合应用,必要时静脉给药。也可根据辩证论治的原则给以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等中药。 2.局部治疗 炎症早期可用局部理疗、外敷中草药等促进炎症吸收。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切开引流时,切口应在利于引流的部位,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导管等重要结构,部位要隐蔽并尽量与皮纹一致。在急性炎症控制后,对病源牙应用进一步处理。 不同部位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特点 (一)眶下蜂窝织炎(眶下间隙感染)(InfectionoftheInfraorbitalSpace
8、) 感染发生于眼眶下方,上颌骨前壁与局部表情肌之间(图3-17)。多来自上颌尖牙等的牙源性感染(如尖周炎等),也可来自上唇或鼻侧的感染。 局部表现为眶下区红肿、疼痛。下眼睑水肿致睁眼困难。上唇肿胀,鼻唇沟消失(附图13)。上颌前牙前庭沟处红肿。常可查见病源牙。 切开引流要点:一般在口内上颌尖牙区的前庭沟底部作横切口,深达骨面,向尖牙凹骨面分离,以达引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