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

ID:36375629

大小:747.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10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_第1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_第2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_第3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_第4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_第5页
资源描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知遇相惜亦师亦友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

2、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发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

3、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知遇相惜亦师亦友音乐欣赏: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作者介绍:课文分析:拓展练习:---臧克家你是一团火,   照见了魔鬼;   烧毁了自己,   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朱自清《闻一多先生》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诗人新诗集

4、《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学习

5、目标:积累掌握双音节词和成语的读音与用法。了解臧克家、闻一多。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请文章的思路,精致严谨的结构,过渡语段的作用。理解艰深语句的作用,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教学重点:品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精神实质,学习文章选材、组材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叙述中的描写的运用及作用、关键词语。返回读音检测:臧zàng锲而不舍qiè校补jiào沥尽心血lì潜心贯注qián迭起dié衰微shuāi兀兀穷年wù心会神凝níng一反既

6、往jì慷慨淋漓kāngkǎi气冲斗牛dǒu迥乎不同jiǒng群蚁排衙yá目不窥园kuī词语解释: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高标:高的标准。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沥尽心血:用尽心思和力量。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聚合集中起来。迥乎不同:很不一样。一反既往:完全与过去的情况不同。慷慨淋漓:充满激情,痛快顺畅。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

7、先生的说和做的?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闻一多先生有着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想一想: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

8、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4.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