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解读

[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解读

ID:36319679

大小:645.00 KB

页数:331页

时间:2019-05-09

[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解读_第1页
[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解读_第2页
[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解读_第3页
[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解读_第4页
[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和化验值的解读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胡波一、红细胞检验1、红细胞计数(RBC)【测定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法。【标本要求】EDTAK2抗凝静脉血。【参考范围】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临床意义】⑴增多⑴相对增多:多见于脱水而致血液浓缩。⑵绝对增多:可分为生理性增多和病理性增多①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生活、胎儿及新生儿、激烈运动与体力劳动后。②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心肺疾患,如严重肺气肿、肺心病等。⑵减少⑴生理性减少:妊娠中、后期,老人。⑵病理性减少: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红

2、细胞丢失,红细胞破坏过多等。例如:贫血,产后大失血或者白血病等第一章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一节血细胞常规检验1、红细胞计数(RBC)【影响因素】⑴采血部位最好选择静脉血,婴幼儿可采指血。⑵采血时间宜选择安静空腹时,避免在食后消化旺盛或剧烈运动后采血。激动、兴奋、恐惧、寒冷等刺激,剧烈运动可使红细胞升高。⑶少量巨血小板存在,影响红细胞的检查。⑷药物影响。2、血红蛋白测定(Hb)【测定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法。【标本要求】EDTAK2抗凝静脉血。【参考范围】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同红细胞计数。⑴升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血氧减少性红细胞增多症、肿瘤性红细胞增多症、反应性红细胞增多症和脱水。2、血红蛋白测定(Hb)⑵降低结合RBC、MCV等指标综合分析,大致确定贫血类型。⑴常细胞正色素性贫血:①癌、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②红细胞内原因溶血,如红细胞酶缺失、异常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③红细胞外原因溶血,如寄生虫病、中毒和由免疫作用引起的溶血;④急性出血;⑤脾功能亢进。⑵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一氧化碳中毒、维生素B6缺乏。⑶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恶性贫血、寄生虫病。⑷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感染、中毒、慢性炎症、尿毒症。3、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有助

4、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加【测定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法。【标本要求】EDTAK2抗凝静脉血。【参考范围】男:0.42~0.49。女:0.37~0.43【临床意义】⑴增加①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可见大量呕吐、腹泻、失水等。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③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见于新生儿,高原居住,严重肺心病等。⑵减少见于多种贫血。4、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测定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法。【标本要求】EDTAK2抗凝静脉血。【参考范围】27~31pg。【临床意义】⑴增加大细胞性贫血;⑵减少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5、平均血红蛋

5、白浓度(MCHC)【测定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法。【标本要求】EDTAK2抗凝静脉血。【参考范围】320~370g/L。【临床意义】⑴增加大量呕吐、腹泻、CO中毒、心代偿功能不全。⑵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6、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测定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法。【标本要求】EDTAK2抗凝静脉血。【参考范围】81~97fl。【临床意义】⑴增加大细胞性贫血。⑵减少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RDW正常值:9~15%表1-3异常红细胞检查(续)二、白细胞检验1、白细胞计数(WBC)【测定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法。【标本要求】EDTAK2抗凝静脉血。【参考范围】成人:(4~10)×109L。儿

6、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临床意义】⑴增高⑴生理性升高: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饭后、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后,疼痛、情绪波动等。⑵病理性升高:大部分为细菌感染炎症、烧伤、术后、心肌梗死、急性中毒、尿毒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30×109/L,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应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外周血涂片和进行骨髓检查)。⑵降低见于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放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白细胞分类2.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40~74%。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1.9~8)×109L【

7、临床意义】⑴增多⑴反应性增多:急性炎症、组织损伤、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等;⑵异常增多:急慢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⑵减少⑴感染性疾病:病毒、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结核、疟疾等。⑵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非白细胞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癌等。⑶其他:慢性理化损伤、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等。2、白细胞分类2.2淋巴细胞百分比(L%):20~40%。淋巴细胞绝对值(L#):(0.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