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315391
大小:678.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5-09
《[文学]汉魏六朝文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魏六朝文学课件主讲人: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刘涛第四章司马迁与《史记》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司马迁,字子长,史官世家出身。父司马谈精通天文、历史和诸子之学,尤好黄老,著有《论六家要旨》(阴阳、儒、墨、名、法、道),武帝初为太史令,其学识与道家倾向对迁有直接影响。司马迁十岁左右诵读古文,约十七岁时,又从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向孔子后裔孔安国请教古文《尚书》。二十多岁南游江淮,北至齐鲁,复转而南游,过梁、楚以归。三十岁左右为郎中。三十五岁曾奉命出使巴蜀以南,到过川、云、贵的一些地方。三十六岁又曾侍从武帝泰山封禅。这些
2、经历,使他对文化典籍、历史传说、山川地理、人文风俗、民族状况、社会现实多所了解,为日后写作《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司马谈有志于记史,未就而卒。“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太史公自序》)三年后,司马迁继承父业,做了太史令,遍览皇家所藏史料、图籍和档案。天汉二年(前99),李陵兵败投降匈奴,武帝大怒。司马迁“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上之意,以塞睚眦之辞”,结果以“诬上”下狱。家贫无以自赎,交游莫救,出于创作《史记》的考虑,他被迫接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负重,42岁(约前103)时,正式开始《史记》的写
3、作。大约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史记》创作,此后不久,与世长辞。司马迁及《史记》书影二、司马迁的思想与创作司马迁的思想比较复杂,既受到传统史家“实录”精神、历史循环、先秦儒家明君贤臣及“德政”思想的影响,又受到董仲舒新儒学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同时也有汉初流行的黄老思想的影响。除《史记》外,司马迁还著有《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三、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文学主张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都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
4、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自这一理论提出以后,作为我国古典文论中一条历史贯穿线,对文艺创作的影响非常深远。历代思想家和文学家或从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或从时代政治的影响上,或从个人的遭遇上,以各自的体会,从不同的角度,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这一理论。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曰:“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咏性情,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韩愈《送孟东野序》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不平者乎!”刘禹锡《上杜司徒书》曰:“昔称韩非著书,而《说难》、《孤
5、愤》尤为激切,故司马子长深悲之,为著于篇,显白其事。夫以非之书,可谓善言人情,使逢时遇合之士观之,固无异于它书矣。而独深悲之者,岂非遭罹世故,益感其言之至耶?……然后知韩非之善说,司马子长之深悲,迹符理会,千古相间,虽欲勿悲,可乎?”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云:“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李贽《杂说》曰:“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
6、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刘鹗《老残游记自序》云:“《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第二节《史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一、《史记》的名称、体例及思想内容《史记》本名为《太史公书》,东汉末灵帝时方有《史记》之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
7、史。全书共130篇,52万6千余字,由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体组成。本纪共12篇,主要叙述帝王事迹;世家30篇,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70篇,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人物的传记,少数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首领的历史;书八篇,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史;表十篇,是各代的历史大事记。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主体,其写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以人系事”。五体之外,互见法和“君子曰”的评论也是《史记》的重要体例,对后世亦有重大影响。“诸体虽非迁所自创,而迁实集其大成,兼综诸体而调和之,使互相补充而各尽其用,此足证迁组织力之强,而文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