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复习要重视教材

地理高考复习要重视教材

ID:36314549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9

地理高考复习要重视教材_第1页
地理高考复习要重视教材_第2页
地理高考复习要重视教材_第3页
地理高考复习要重视教材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理高考复习要重视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文地理高考复习要重视教材双城区兆麟中学那静2015.9近年来,很多教师在高考一轮复习中,多使用一些教辅材料,而脱离教材,甚至有些教师在新课授课过程中,也是脱离指定的教材,通过自己组织材料、设计导学案,整合资源后进行教学。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处理手段,其目的是为高考服务,帮助学生学习,并且,在一定范畴内,整合后的资源更加好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资源的整合过程中,也承载了教师的智力成果,可以说,是负责的教师才会大胆地进行这样的改造。但是,作为课程标准最为直接的体现者的教材,其所包含的知识、理念、方向、活动,

2、要实现的各项目标要求等,已经被教师们很主观地忽视掉了,新课程改革后,从课程理念,到课程实施,到高考考向都发生了变化。本来专家学者们预期的变化和预期的结果,是打破学科体系,转变为模块教学,让“非专业”的学习阶段的学生,能通过学习,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原理,进行现有条件下的分析,而非具备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后的科学陈述,其专业的素养和技能是通过学习过程的加工反馈而形成和固定下来的。可是教师的整合,多是为了预防命题者从学生陌生的角度命题,而大面积地网罗已经走出教材视野里的繁、难、偏、旧的知识,并要求学生用大量的时间来记忆“众多的”

3、知识点们。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局限在记忆能力这一最低层面上,不能从根本上培养有分析、综合、迁移、转化、应用能力的人才。这正是当前教育环境中的一种矛盾。没有教师理念的转变,机械的应试性教学就会一直存在。但是,应试一定要抛开教材吗?高考的命题,脱离过教材吗?下面以湘教版教材60页的阅读材料为例,谈谈高考在这段材料上的“表现”。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长河,每年从黄河中游进入下游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道高出两岸地面,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当

4、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黄河造就三角洲,靠的是大量泥沙。据山东省水利厅提供的资料,1855-1953年,扣除改道年份,黄河64年造陆面积达1510平方千米。1954-1982年,黄河造陆面积达1100平方千米,平均每年造陆面积38平方千米,三角洲一带的海岸线平均每年外延0.47千米。现在山东省东营市的河口地区,大部分是黄河淤积出来的“新大陆”。我们先看一下2010年的安徽卷34题。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来源:学

5、科

6、网](1

7、)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0分)(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分)阅读完高考题,我们来分析教材。我们从标题看,“水循环改变地形”,这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之一。来自教材59页“水循环又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选择“黄河输沙造陆”,只是教材编写者给学生提供的一个案例素材。那么,为什么选择黄河呢?因为学生对黄河比较熟悉,基本上都知道“掉进黄河也洗不清”和“不到

8、黄河心不死”等俗语。黄河输沙造陆,其实质是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的体现,可以说,教材本身也在对知识进行着整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这里没有说是第二大河,这是对河流水文特征中水量和水系特征中流程的比较。有第二就有第一,所以考试要是考了长江,也不离题。“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长河”,分析为什么黄河含沙量大?要考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同时考察水文特征中影响含沙量的因素。在2012年山东卷26(2)问辽河“西面来沙”的自然原因,就是对此处知识的迁移应用。那么怎么测量河流的含沙量呢?2013重庆卷9-11题进行了考察。“每年从

9、黄河中游进入下游的泥沙约16亿吨”,问了——中游流经了什么地形区?正是2010安徽卷34(1)的答案,来自黄土高原。怎么每年能带来16亿吨这么多的泥沙呢?正是强调水土流失严重,而且一定会与人类活动有关。尤其是毁林开荒等。2013安徽卷35(1)以陕北高原南部过去种粮为例,设问: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的分析,2010安徽34(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等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因而,水土流失是要治理的。采取哪些措施呢?结合所学

10、,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2010年安徽34(3)就是标准的答题模板。在2015浙江卷自选模块地理环境保护题中,考察了黄土高原陡坡耕会产生的结果、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及治理陡坡耕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等问题,综合多年学习经验,学生再看此题,已经是非常容易解决了。“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道高出两岸地面,形成举世闻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