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308237
大小:73.9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9
《初中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 孔乙己(鲁迅)第一课时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本信息年级初中三年级学科语文教学方法实习作业法教师彭维国单位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初级中学课题名称初中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孔乙己(鲁迅)第一课时教案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对于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文言文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学习起来不会太难(对于文意的理解),其次是从体裁上讲,本篇是一篇寓言,而九年级学
2、生对于寓言也早已接触过,对寓言的一些特点也已熟知,另外,本课又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此,本课教学方法是:在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前提下,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愚公和智叟这+..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寓言的意义。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理解寓言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 2、能力目标:能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能用对比、衬托手法去分析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
3、观: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学生能清楚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魄力,学生同时也要认识到在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上要想战胜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借助工具书及注解,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逐字逐句理解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3.注音:龀( ) 匮( ) 厝( ) 孀( ) 箕畚() 4.解词:⑴杂然相许(许: )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⑷帝感其诚(感: )⑸而山不加增(加: )⑹聚室而谋日(聚室: )5.通假
4、字;反—— 2、惠——3、亡—— 4、厝——二、学教研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简介《愚公移山》的体裁、出处和作者:《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寓言,保存在《列子·汤问》篇里。《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著。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相关知识:《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毛泽东同志
5、1945年6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辞时曾引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对照注释阅读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对不懂亽字词作好标记,画出表疑问的句式。老师补充词义:河阳:黄河的北岸。河,黄河。年且九十:年龄将近九十。且,将要,快要。出入之迂:进门出门要绕远。迂,曲折,绕行。平险:铲平险峻的大山。险,本文指险峻的大山。杂然:纷纷。献疑:提出疑问。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始一反焉:才回家一次。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残
6、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何苦而不平:担心什么铲不平?苦:愁,担心。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做下去。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无陇断焉:没有高大的山了。陇断:高大的山。学生再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什么样是寓言?它有什么特点?你学过有哪些寓言,能举例说说吗?学生阅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3.学生辨析多义词:(1)A焉B其C而(2)个别学生试译课文,其他学生补充、纠正4.学生再读课文,理清全文脉络,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地方提出“移山”的问题? (2)什么地方写“移山”斗争? (3)什么地方写“移山”的结果?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7、5.研习新课(老师看时间,如学生在译中出现较困难则此题放在下一节课进行)。 .教师提问: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要求学生先理解第1段的两句话,明确:这两句话写了“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处位置,在明确句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提出的问题: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情况,实际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写了存在的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 6学习第2段。教师启发提问:愚公为什么要发起移山呢?愚公召集的“家庭会议”开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学习“北山愚公者……聚室而谋曰”,重点学习“且”(将)、
8、“惩”(苦)、“之”(主谓之间助词)等词的解释。 (2)分析“家庭会议”: ①愚公提出的“移山”目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