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鸣_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doc

李剑鸣_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doc

ID:36297265

大小:858.50 KB

页数:255页

时间:2019-05-08

李剑鸣_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doc_第1页
李剑鸣_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doc_第2页
李剑鸣_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doc_第3页
李剑鸣_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doc_第4页
李剑鸣_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剑鸣_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导言目前外间似乎流行一种见解,觉得历史虽然没有什么用,但学起来并不困难。有的学生报考历史系的研究生,可能并非出于对史学的喜好,而是因为相对容易考取。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研究历史并不需要特殊的禀赋和才能,只要记忆力好,能坐“冷板凳”,就可以取得出色的成就。但国内外史学界的实际,似乎与这种看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古往今来,令人折服的史学大师寥若晨星,学识精湛而优美可诵的史学著作也是凤毛俄角。这表明,一个人仅凭好的记忆力和坐得住“冷板凳”,显然不足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17世纪的法国人皮埃尔·培尔(PierreBayle,16

2、74一1706),在他的《历史词典》中就历史写作发表了一番评论:一般说来,写历史是一个作家所能涉猎的最具难度的创作,或者说是最难的一种。它要求有超常的判断,有高贵、清晰而简洁的风格,有出色的道德感,要完全笃诚正直,要有许多极好的资料,并有将它们安排得井然有序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要有抵御宗教狂热本能的力量,而这种本能会怂恿我们排斥(crydown)我们认为真实的东西。’在这里,他不仅强调了历史写作的难度和特殊性,而且对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提出了很高的标准。根据他的看法,历史写作比文学创作要困难得多,做一个历史学家决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其实,

3、比培尔早生近一千年的唐代学者刘知几,对这个问题就有很深刻的认识。刘知几主持国史编修长达20余年,还写了一部中国最早的系统的史学理论著作《史通》,可以说得到了史学的“三昧”。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自古以来“文士多而史才少”时,他回答说:史家必须具备“才、学、识”三方面的素质;有“学”无“才”,就好比家有资产而不善经营,不能生财;有“才”无“学”,又恰如能工巧匠没有材料和工具,也造不出房屋;而且,史家还要有正义感,要敢于肩负道德责任;能集这些条件于一身的人自然不多,“故史才少也”。‘这就是常说的“史家三长”之论。后来的学者对“史家三长”的含义有不同的

4、理解,说法也木完全一样。清代学者章学诚说:“义理存乎识,词章存乎才,征实存乎学,刘子玄所以有三长难兼之论也。”‘按照他的说法,“识”是阐释历史的意义、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才”集中表现为写作水平,而“学”则是史家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和资料的总量。关于“识”和“学”,他的见解可以说得到了公认,发生分歧的主要是对“才”的理解。梁启超大体上接受了章学诚的意见,称“史才”为“作史的技术”,也就是“文章的构造”,具体包括材料及文章的“组织”和“文采”两个方面。‘钱穆对“史才”的看法不是这样,他强调研究问题的能力,认为“贵能分析,又贵能综合”,是“才”的突

5、出表现。‘他们两人的说法各有侧重,如果合起来就比较全面了:“史才”就是研究和写作的能力。清末的朱一新谈到,“考证须学,议论须识,合之乃善”;’魏源批评《元史》的纂修者,说他们“有史才而无史学、史识,八月成书,是以疏外四出”。‘可见,他们都同意刘知几的“史家三长”说,认为才、学、识三者彼此联系,相得益彰,只有集于一身的人,才能称得上“良史之材”。然而,历来讨论治史的人,大多认为“三长”难以兼备。章学诚说:“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不过,才、学、识应当有层次之分,把标准定得过高,符合的人自然就寥寥

6、无几。如果只求在三方面达到一定的境界,就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章学诚还说过:由风尚之所成言之,则日考订、词章、义理;由鲁人之所具言之,则才、学、识也;由童蒙之初启言之,则记性、作性、悟性也。考订主于学,辞章主于才,义理主于识,人当自辨其所长矣。记性积而成学,作性扩而成才,悟性达而为识,虽童蒙可与入德,又知斯道之不远人矣。’照这样说来,一个人只要注意开发自己的长处,刻苦学习,不断提高修养,就完全可以形成研究历史的基本素质。良好的天赋当然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如果在记忆、理解、想像、文辞各个方面都能超出常人,成才的道路肯定要顺畅得多。但经验表明

7、,单靠天赋还不足以成为“良史”。训练、实践和勤奋同样很重要。前辈学者总是提醒后学,要趁年轻加强“基本功”训练,“打好基础”。中国古代史专家赵光贤认为,研究历史,“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要打好基础”。他所说的这种“准备工作”或“基础”,包括理论修养、古汉语能力、目录学和校勘学知识。’古典文学专家程千帆对治学的“基本功”做了更有理论色彩的界定:一是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二是本学科的基本材料;三是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四是本学科的基本操作规程。‘如果将他们两人的说法结合起来,就能比较完整地界定史学“基本功”的内涵:丰富而可靠的专业知识,深厚

8、而坚实的理论修养,广博而详赡的史料占有,精纯而实用的方法技艺,严谨而得当的学术规范。初学者沿这个方向用功,就可以不断接近“良史”这一目标。年轻时代是“打基础”的最佳阶段,这虽是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