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89520
大小:2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08
《各学段学生心理问题的衔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各学段学生心理问题的衔接一、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衔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相互衔接的三级基本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积极适应的初级目标,使学生能够合理应对学习、生活、交往和身体发育中的各种变化,能够表现出与学习、生活、交往活动与身体发育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适应性是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心理素质教育逻辑上的起点;二是学生的主动发展,以此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各成分及其整体结构的整合与和谐,旨在培养学生与身体发展、年龄特征、成长意识和社会发展相符合的心理素质,这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中级目标。三是培养
2、学生勇于创造。可见,积极适应是主动发展和勇于创造的基础,而主动发展和勇于创造则以积极适应为其必要条件。 中小幼各学段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素质需要与发展任务,其目标的制定应具有不同侧重点及特点。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遵循个体心理素质发展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特征。根据各学段、年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需求以及特征,把心理素质训练的总目标不断分化,制定螺旋上升的系列目标,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的原则,力求保持三级目标体系之间彼此衔接,上下连续形成一个有机的目标体系。由于心理素质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自组织
3、系统,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体系衔接既要保证目标内(如适应)彼此衔接,也要保持目标间(如适应与发展和创造之间)的衔接。二、心理素质教育内容的衔接。在构建和选择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时,应该围绕适应与发展两个基本目标为主线进行综合安排,主要根据大中小幼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从总体和局部综合建构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个体心理素质是连续发展的,阶段性是相对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容应该以大中小幼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的水平、特点及具体的教育培养目标要求为出发点,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和成长中普遍存在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4、进行有侧重的培养和训练,有机整体地安排各年级的心理素质教育要求和内容。因此,心理素质教育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并依此选择相应的内容体系,体现出与大中小幼学生心理素质相适应的内容特点以及个体心理发展的顺序性与连续性。心理素质教育内容也相应地由积极适应、主动发展和勇于创造等目标体系具体化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发展潜能、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创造性等8个有机组成部分。此8项基本训练内容在目标内(如适应)彼此衔接,在目标间(适应与发展、创造)上下连续,形成一个协调、整合的有
5、机内容体系。心理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大中小幼每一学段内容选择均应包括上述的8大板块,但在具体实施时所选取的各学段材料应有所侧重,突出年龄特征。三、心理素质教育实施过程的衔接。学生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相辅相成的5个基本环节——自我认识、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反思内化、习以性成。在具体实施中,这一过程可以具体化为彼此衔接的3个步骤。 判断鉴别。该环节以物化、动态化、情境化手段呈现客观刺激,提供判断标准、探讨原因及意义,让学生在讨论、归纳、表演和实际操作中了解自己某方面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以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或缺失感,唤起情
6、感共鸣或震撼,激发思考。使他们明白道理、追寻原因以及这种心理素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及成长的意义。策略训练。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的核心环节。引导学生认识所涉及的心理问题,转变思维方式;设置思维与行动的步骤;在思考行动中唤醒其情感体验;实际练习操作,掌握相应的思维过程、方法以及行为策略。反思内化。学生依据训练目标、内容对训练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行为变化、活动过程以及效果等进行反思,促进迁移,,形成品质。四、心理素质各教育要素的衔接。 学生是心理素质发展的主体。心理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我
7、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通过心理训练、心理辅导以及学科渗透等方式,增强自我意识,促进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家庭是儿童早期经验发展的重要场所,对儿童人格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起着助推作用。比如,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结构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都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素质教育强调依据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讨论、辩论等),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在参与中体验、感悟、践行。因此,学校是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源,在心理素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此
8、外,社会因素,特别是社区文化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我们必须着力构建学生积极参与、家庭通力协作、学校努力培育、社区主动关心的心理素质教育整合模式。既要维系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诸要素自身在大中小幼各学段心理素质教育中形成序列化,又要协调它们彼此在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