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1、绪论先秦

济南大学1、绪论先秦

ID:36269034

大小:350.31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07

济南大学1、绪论先秦_第1页
济南大学1、绪论先秦_第2页
济南大学1、绪论先秦_第3页
济南大学1、绪论先秦_第4页
济南大学1、绪论先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济南大学1、绪论先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文论张秉国bingguozhang@163.com绪论一、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一是对文学的批评——“批评”;二是对文学批评的批评——“理论”。即“对文学的认识”,包括不自觉的认识和自觉的认识。二、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熟读原典;文学史的基础;多思考。研究现状:从古代到近现代,古代文论的研究发生了巨大变化。王国维《人间词话》代表研究方法的转向;后来西学进一步东渐,古代文论研究的传统话语权渐渐丧失。如今,古代文论是否需要现代性转换以及如何转换,成为研究界要解决的头号问

2、题。三、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概况和特色1、发展概况先秦两汉(萌芽);魏晋南北朝(奠定);隋唐五代(拓展);宋金元(定型);明清(繁荣)。2、特色(1)缺乏分析、演绎的具体性,注重整体观照、感悟、评点(2)除泛言文学的社会、道德功能外,都是以美学的考虑为中心第一编先秦两汉文论总论:文学尚未独立,文论处于萌芽、起步状态。奠定了儒、道思想为主体的模态。第一章“诗言志”与先秦儒家的文学思想一、文学观念的萌芽与“诗言志”的提出1、最早的“文”的概念。《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段注:《考工记》:青与赤

3、谓之文。像两纹交互也。纹者,文之俗字。《易·系辞》:“物相杂,故曰文。”泛指人身、自然界、器物上的条纹错彩,后来拓展到政治礼仪、典章制度、文化艺术、人的服饰语言和社会行为。先秦时期的“文”包括了博学与文章的意思。“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小雅·巷伯》)2、《诗经》、《易经》、《国语》、《左传》的文学观念(1)《诗》“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巷伯。”(《大雅·嵩高》)“家父作诵,以究王凶,式讹尔心,以畜万邦。”(《大雅·节南山》)“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4、。”(《小雅·巷伯》)“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小雅·四月》)“维是褊心,是以为刺。”(《魏风·葛屦》)“心之忧矣,我歌且谣。”(《魏风·园有桃》)目的:讽刺,抒怨,颂赞赠答(2)《易》在《易经》《家人》卦的《象辞》中,有“君子以言有物”,《艮》卦爻辞《六五》中有“言有序”(3)《国语》和《左传》《国语·周语》中的献诗讽谏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知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

5、尽规,亲戚补察,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观诗知政”:《左传》襄公十九年季札在鲁国观乐在乐工演奏《周南》、《召南》时,季札说:“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演奏郑风时说:“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演奏《小雅》时说:“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3、“诗言志”的提出。语见《尚书·尧典》: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

6、!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志”的内容,赵岐解释为“心所念虑”,孔颖达解释为“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就是说,“诗言志”,应当是指诗乃是人的思想、意愿、情感的表现,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但先秦时期人们往往把“志”单纯理解为是政治上的理想抱负。《尚书》公案简介。二、孔子的文学思想孔子哲学重视实践理性,也带有一定的民本思想。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孔子建立了他的系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最基本的文献。孔子思想可概为:仁内而礼外──质内而文外──善内而美外。内核——

7、仁“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有仁,如乐何?”(《八佾》)“仁者爱人”“里仁为美”。仁的实施步骤:以家庭血缘伦常关系为纽带,如波之涟漪,层层外递。外壳——礼借用周礼的外壳,来规约、服务于仁。1、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不学诗,无以言。”(《季氏》)“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诗》与《乐》是接受道德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2、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以奚以为?”(《

8、子路》)这在当时有其现实依据。今天看来,这是文艺社会作用的一部分。3、文学批评的标准:“思无邪”“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孔子的“思无邪”是对“仁”的精神、人的价值的肯定,从审美角度看,是提倡“中和”之美。如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4、文学的社会作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兴”,即审美、感化的作用。“观”指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观风俗之盛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