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65035
大小:2.04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9-08-23
《先秦文学 绪论 神话 糖糖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学史——绪论文学是什么?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认为文学概念有三个含义: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切文化形态。文学即文化。狭义文学即我们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美的艺术之一。文学即审美。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之为折中义文学。诸子散文、史传文学等,文学即惯例。总绪论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文学史是人类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学的历史。其意为: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
2、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1、文学本位,史学思维,文化学视角文学本位这包含如下四层意思:(1)把文学当成文学来研究,文学史著作应立足于文学本位,重视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2)紧紧围绕文学创作来阐述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史研究的三层面:外围是社会政治、经济背景。背景研究很重要,这是深入阐释文学创作的一把必不可少的钥匙。但社会政治、经济背景的研究显然不能成为文学史著作的核心内容,不能将文学史写成社会发展史的图解。第二层面是文学创作的主体即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思想、心态等。应当充分重视作家研究,但作家研究也不
3、是文学史著作的核心内容,不能将文学史写成作家评传的集成。正史里的《文苑传》、《文艺传》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代文学家评传》即为此类著作。第三个层面是文学作品,这才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因为文学创作最终体现为文学作品,没有作品就没有文学,更没有文学史。换句话说,文学史著作的核心内容就是阐释文学作品的演变历程,而前两个层面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的。(3)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文学理论是指导文学创作的,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是文学创作完成以后在读者中的反应。文学的发展史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共同推进
4、的历史。(4)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还有文学传媒。传媒对创作的影响以及传媒给创作所带来的变化,应当包括在文学史的内容之中。见p5。总之,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是文学史的一翼,文学传媒是文学史的另一翼。所谓文学本位就是强调文学创作这个主体及其两翼。史学思维文学史属于史学的范畴,撰写文学史应当具有史学的思维方式。撰述历史力求客观真实,找出决定朝代兴亡盛衰变化的原因,归纳出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文学史既然是“史”,就要注意“史”的脉络,清晰地描述出承传流变的过程。文学史著作既然是“史”,就要靠描述,用描述式的语言说明情况、现象、倾向、风格
5、、流派、特点,并予以解释,说明创作的得失及其原因,说明文学发展变化的前因后果。描述和评价不仅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习惯,而且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描述并不排斥评价,在描述中自然包含着评价。文学史著作既然是“史”,就要寻绎“史”的规律,而不满足于事实的罗列。但规律存在于文学事实的联系之中,是自然而然的结论,而不是从外面贴上去的标签。文化学视角我们研究文学史要从广阔的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文学。文学本身就属于文化的范畴,其演进和整个文化的演进息息相关。古代的文学家往往多才多艺,同时是史学家、哲学家、书家、画家,其作品渗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研究文学要注意借助哲学、考古学、社会
6、学、宗教学、艺术学、心理学等邻近学科的成果和方法。《千载谁识李将军》,政治、社会学、史学、心理学。王维、苏轼(诗文词赋书画政水利美食气功),宋元明清时期的文人2.中国文学发展演进的因素:外部因素内部因素见p7-10首先要考虑到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幅员广阔,所以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突出。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三、地域的不平衡。所谓地域的不平衡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在不同的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变化,呈现此盛彼衰、此衰彼盛的状况。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7、至少在形成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如此。中国文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是应该充分重视的,当说明文学的演进时,应当在突出主线的同时进行立体交叉式的描述。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其次,在中国文学的演进过程中,有一些相反相成的因素,它们的互动作用值得注意。1、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动。2、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3、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4、文与道的离合。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录了苏轼
8、一段逸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与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