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课标要求科学调控教学深度-朱慧

正确把握课标要求科学调控教学深度-朱慧

ID:36264233

大小:1.94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5-07

正确把握课标要求科学调控教学深度-朱慧_第1页
正确把握课标要求科学调控教学深度-朱慧_第2页
正确把握课标要求科学调控教学深度-朱慧_第3页
正确把握课标要求科学调控教学深度-朱慧_第4页
正确把握课标要求科学调控教学深度-朱慧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确把握课标要求科学调控教学深度-朱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朱慧2013/7正确把握课标要求,科学调控教学深度--以课标1为例研读课标要求,区分教学内容层次---教什么?设计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要求难度 ---教(学)深度?优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达标效率 ---怎么教?正确把握教学要求,科学调控教学难度---以课标1为例一、研读课标要求,区分教学(内容)层次---教什么?1.高中地理课标、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以地理学科最主干、最核心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为主要内容:基本知识---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本身知识不作要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

2、的圈层结构;地质地貌--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地表形态的变化;大气环境--大气受热、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系统;水环境--水循环和洋流(成因、类型不作要求);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地理学科最主干、最核心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为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基本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过程---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

3、水循环、大洋环流等。课标、学习要求与课堂教学三者关系课标:是课标要求是“宪法”学习要求:是“准绳”。课堂教学:是“路径”。“学习要求”,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运用行为动词来陈述知识目标,体现知识目标中不同的能级要求。行为动词所指示的知识目标的能级包括:了解水平(一层),如“知道”、“了解”、“识记”、“说出”、“认识”、“举例”、“描述”等;理解水平(二层),如“理解”、“说明”、“分析”、“解释”、“比较”、“归纳”、“判断”、“领会”、“区别”等;运用水平(三层),如“运用”、“应用”、“设计”、“撰写

4、”、“总结”、“解决”、“评价”等课标中“学习要求”的层次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学习要求:1.阅读(一层)并绘制(一层)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说明(二层)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2.举例说明(二层)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3.理解(二层)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大气环流案例:课堂教学阅读、绘制(一层)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风带、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信风带、三圈环流:高纬环流、中纬环流、低纬环

5、流。说明(二层)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气压带风带联动规律、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说明(二层)季风环流:海陆分布与气压中心位置,季风环流的形成,东亚冬、夏季风向,东亚冬、夏季气候特征;季风气候分类与分布。说明(二层)大气环流运动的影响:是气候类型形成基本原因;是形成各气候类型特征的原因。理解(二层)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二、设计教学目标,调控教学难度 ---教(学)深度?1.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的关系1、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的联系与区别2.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调控课堂教学的难度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是动态、接受的,考试是静态、

6、表达的教学是互动、过程的,考试是单向、终端的教学是渐进、生成的,考试是预设、再现的教学是系统、全面的,考试是择取、局部的教学是育人的载体与组成,考试是教学的评价与调控为什么要强调教学目标的设计?课标统领底线的、原则的、粗线的一标多本内容选择、呈现方式、叙述结构规范达标把握核心与主干获得过程与方法形成观念与情感内容与课时广度与深度“三维”目标的设计与达成如何设计、撰写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指向,学生;体系,“三维”。格式,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结果(程度)。要求,本课堂内可以完成的,可衡量的,具体的状况(忌空泛的、原则性的)。步骤,以课标相关内容标

7、准为框架;以课标教学要求为线索;提取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主干知识;分解知识点与学科技能;选用一定的过程和合适的方法,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的一些分解动作,习得知识技能,体验情感,表达态度,内化价值观。A1.阅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与分布。(知识)A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技能)大气环流案例A.课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大气环流案例B.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B1.阅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简要说明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过程)B2.据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过程)B3.

8、运用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举例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过程)B4.运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世界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