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孙淑萍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孙淑萍

ID:36263665

大小:965.81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07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孙淑萍_第1页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孙淑萍_第2页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孙淑萍_第3页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孙淑萍_第4页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孙淑萍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孙淑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前讨论文化是一个时期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请结合上节课百家争鸣各学派的思想,设想假如你是汉初统治者,在其刚刚建立时,你会采用哪家的理论?为什么?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你又会采用什么思想来巩固政权?第三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黄老之学课标要求:(一)了解黄老之学有关“黄老之学”的材料:材料一:黄老之学是道家中的两派,即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它的基础是早

2、期道家理论,同时它又兼采法、儒、名、阴阳等各家学说。其内容主要包括治身、治国两方面。材料二:稷下道家(属黄老之学)改造了《老子》的道,把“道”看作是客观存在的天地万物的总规律,进而依据道之规律,指出人们应顺应自然规律,把虚静确定为养生的根本方法。所谓虚静,就是使心“无藏”“无求”“无设”“无虑”,不为“忧乐喜怒欲利”所困,使心灵虚静空明,无执无为。阅读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黄老之学”从本原上是属于哪家学派,其含义是什么?(2)黄老之学有哪些主要思想?有什么特点?(3)黄老之学与道家有何区别?为什么要采取黄老之学?(4)黄老政

3、治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社会效果?含义: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是指黄帝学说,“老”是指老子思想,二者糅合为一为“黄老之学”。主要思想:内容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它把虚静确定为养生的根本方法;在治国方面主张”无为而治”特点:理论上博采众长,政治上“积极无为”。一、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原因:①客观上:A.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的形势所需;B.黄老之学与当时休养生息的现实需要相适应;②主观上: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之教训的结果。影响:保持了西汉经济稳定发展的局面,使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

4、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后汉书.食货志》汉初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经六、七十年的努力,国力渐渐增强。汉初的“无为而治”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了坚实基础。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的大争论景帝时,黄老学派与儒家学派发生了一场大争论。儒生辕固生公然把老子书说成是“家人言”,指斥老子为异端。崇信黄老的窦太后勃然大怒,命令辕固生去和野猪搏斗,幸赖景帝保

5、全,辕固生才免于丧命。武帝即位之初,丞相卫绾奏请罢免治申(申不害)、商(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学的人,也因窦太后反对,未能实现。直到窦太后死后,汉武帝以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双方斗争终以儒家获胜而结束。课标要求:(二)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课堂设问为什么汉武帝时,黄老之学会被新儒学所取代?能否从黄老之学本身分析其原因?儒学地位确立的原因汉武帝汉武帝即位后,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依靠文、景两代积累的财富,大事兴作。因此,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需要强化中央集权。这时黄老思想清净无为、与民休息的主

6、张显然已不能满足政治的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和君臣等级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新儒学取得了统治的地位。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儒学原因:①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②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在前面两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我们知道: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在当时仅仅是一家之言,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而到了秦朝,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则使儒学遭到前所未有的血腥镇压;但到了汉代,一位从河北广川走出来的思想家却用自已的智慧征服了汉武帝

7、,彻底扭转了儒学的命运,把它推上了古代统治思想的巅峰,这个人就是董仲舒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董仲舒新儒学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地》)“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春秋繁露·深察民号》)材料二:“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与天同者,大治”,天降祥瑞;“与天异者,大乱”,天降灾祸。“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深化·探究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请思考:(1)据材

8、料一,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什么现点?(3)据材料三,董仲舒提出了什么观点?(4)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这些思想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