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53805
大小:296.05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07
《土地管理博士论坛吴次芳发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土地管理的两难选择和创新路径吴次芳(浙江大学,wucifang@zju.edu.cn)内容一、中国土地管理的“天然”特征(一)土地管理的牛顿三大定律(二)谷歌文化和权力文化的深刻印痕(三)广域复合性和多重共线性的学科特质二、中国土地管理的两难选择(一)传统层面上的两难(二)新型环境下的两难三、中国土地管理的改革创新(一)亟需的诉求:治理结构创新的路径(二)基础的诉求:制度环境创新的路径一、中国土地管理的“天然”特征(一)土地管理的牛顿三大定律1、土地管理系统运行的惯性作用十分明显,因为土地供应后3-5
2、年才能开发成社会需求的土地产品,更何况路径依赖也在起作用,因此,急刹车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2、土地是一种根基性生产要素,其需求是一种引致性需求,土地管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明显。按照牛顿第二定律,这种外界的外力会产生加速度,而且加速度方向与系统运行方向一致。换句话说,可能很小的系统外力,就会对土地管理的运行产生很突出的问题。事实上,一、中国土地管理的“天然”特征目前土地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大部分是体制性的,或者说是体制外引致的问题,例如分灶吃饭的财政制度、干部升迁考核制度等。要解决土地管理
3、的问题,必需系统分析各种外力作用的类型、强度和方向。3、在现行的制度环境下,社会进入了蒂伯特世界,各个城市不是利益共同体,中央和地方也不是利益共同体。中央给地方施加政策的作用力,按照牛顿第三定律,地方自然会有反作用力。因此,中央政府在制定土地调控政策的过程中,必需要系统分析地方反作用力的大小、类型、速度和方向。否则政策总是管不住对策,经常采用“运动式”和“救火队式”的治理方式,结果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执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一、中国土地管理的“天然”特征(二)谷歌文化和权力文化的深刻印痕在谷歌文化时代,
4、人们只会“快速浏览”,而不会持续关注,社会变得很急躁,土地管理系统目前在这方面表现尤其突出。无论是征地制度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或土地整治等制度创新,都缺乏将“目标达成-适应-整合-潜在模式维持”进行深度结合。在治理各种土地违规违法案件的过程中,或在土地督察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寻找捷径或快餐式的效果,或更多的是信奉权力至上,实际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总体上,权力运用过度,强大的行政命令流在很大程度上代替或冲击了市场机制和科学理性。一、中国土地管理的“天然”特征(三)广域复合性和多重共线性的学科特质土地管理
5、在学科上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密切联系,在实务上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产业和各个部门,在空间上覆盖城市和乡村,具有显著的广域复合性和高度综合性。土地管理的保障和保护等重大问题,与GDP、财政收入、社会财富、产业转型、社会保障、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城市化、工业化等几十个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这些因素存在着多重共线性。如此一来,很多土地管理问题便成为一个“黑匣子”。一、中国土地管理的“天然”特征(三)广域复合性和多重共线性的学科特质有些问题从单方面看是很容易解决的,比如保护耕地,只要
6、把规划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村,再定位到地块,就可以实现耕地保护目标;但是,若要牵涉到社会经济发展,就会使问题变得十分复杂和高度综合。任何事物,需要综合解决就会变得很困难。比如人的相貌,有的人从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等单个部件看都是很美的,但由于没有组装好,整体长相并不好看;但有的人从单个部件看不是很优秀,但由于组装得当,整体上是很有魅力的;机器设备的组配也有类似的情况。目前土地管理的许多问题就出在综合与组配上。二、中国土地管理的两难选择(一)传统层面上的两难1、保护还是保障从1963年到2005年底,四川省
7、累计建立了县级、省级和国家级大熊猫保护区37处,管理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保护大熊猫,即使新自由主义者也不反对,现阶段对大熊猫的保护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效,而且上升为一种文化符号。耕地也是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的珍贵遗产,还关系到人类的食物安全,但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人“千言万语保耕地,千方百计占耕地”,为什么有那么多省份建设用地已经过度供应,但还是认为建设用地的保障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现在的问题是,只讲保护地方有意见,不讲保护中央有意见,这里涉及到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理论命题,一时还难以找到最优解。二、中国土地管
8、理的两难选择2、流转还是沉淀全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量大面广,其规模初步统计超过1500万公顷。从理论上讲,集体建设用地作为一种产权形态,理应是可以交易和流动的;现实中,集体建设用地的隐性流转也十分普遍。但是,如果简单的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城市土地市场,可能将导致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如“村村大发展、村村像城市”可能就不是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而成为全国性的问题。“村村大发展、村村像城市”这种模式带来的社会经济负面影响和后果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