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劝学》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ID:36230920

大小:3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7

《劝学》教学设计方案(终稿)_第1页
《劝学》教学设计方案(终稿)_第2页
《劝学》教学设计方案(终稿)_第3页
《劝学》教学设计方案(终稿)_第4页
《劝学》教学设计方案(终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劝学》教学设计方案(终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劝学》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教学目标1、从字词的角度说,要掌握12个生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的词义,积累4个文言常用实词(于、者、而、故)的用法,掌握6个古汉语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2、从句式的角度说,要了解一些文言文特殊句法,如省略句、倒装句等。3、从内容上来说,要能概括每一段所论述的中心。4、从分析能力的培养上来说,要能够从文章的句式中分析它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5、从手法的赏析上来说,要能发现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如:设喻的妙用、对举的妙用、对比的运用等。6、从感受与体验来说,要能结

2、合文章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要能把感悟潜移默化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简短的声画激趣1、用多媒体播放《三字经》开头“人之初,性本善;行相近,习相远”的童声朗读和展示有关图片,引起学生兴趣,进而提出学生所熟知孟子的“性善”论,从而导出持相反观点“性恶”论的另一位大儒荀子。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入课文,进入角色。2、荀子乃何许人也?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

3、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二、朗读——分层朗读,读出气势1、自读,把不认识的字圈上,并查字典,或结合课下注释解决。2、齐读,后老师正音。(通过课件把要掌握的读音打出来,或板书

4、于黑板让学生来注音。)3、自由走读朗读,把课文读得流畅。每人至少要读三遍。4、老师通过齐读来检查流畅的程度。5、自读自译。自己对照注释,自己一句一句讲其大意。6、同桌对译。一个读原文,一个说译文,两个人相互补充。7、学生译。老师针对其译的情况进行纠错或补充。(老师在学生翻译的过程中,要把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中关于文言实词与虚词的内容渗透进去。)三、内容——交流讨论,形式多样1、你认为本文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学不可以已也──中心论点,其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2、本文的第二、三、四段各自论述了一个什么

5、问题?学生表达后形成如下板书: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弥补自己的不足四段论述学习的方法态度──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3、这是一篇富于雄辩,讲求推理的先秦议论文,每一个道理的得出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下面咱们就来培养一下自己的分析能力。看荀子论述的三个问题的结论各自是怎样得出来的。分组进行,三个小组的分析论说题为:⑴ 为什么说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⑵ 为什么说学习可以弥补我们的不足?⑶ 为什么说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持之以恒、不要专心致志?4、学生结合课文分小组活动,老师精要点拨,要让学生从各段中各自获得:⑴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

6、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直木“柔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同样的道理,人要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也只有综示“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才能达到。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来说明学习的作用。接着用日常生活中的四种常见情况来设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之所以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并非人本身的条件有什么不同,而是善于借助于外物。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天赋本性也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⑶ 积土成山,

7、可以兴风雨;积水成渊,可以生蛟龙。所以有这样的功效,全在于“积”,那么,人如果能积善成德,也就会达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境界。接着反面设喻,说明“积”与“不积”效果不同,那么人掌握知识、培养品德,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少到多、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舍”与“不舍”的角度来论述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人们学习,如果一暴十寒,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如果能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学会。用蚯蚓的“用心一”与螃蟹的“用心躁”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