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遁山人归蜀

送何遁山人归蜀

ID:36221838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7

送何遁山人归蜀_第1页
送何遁山人归蜀_第2页
送何遁山人归蜀_第3页
资源描述:

《送何遁山人归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

2、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说题】这是2013年高考福建卷的诗歌鉴赏题。这道题选自《宋诗精华录》,第一题考查诗歌的语言,第二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欣赏。从题目知道这是一首送别时,送别的对象是友人何遁山人,从友人的名字可推测应该是为隐逸之士。并且道出了友人归去的地点蜀地,让人想象到蜀地的特有风光,山水秀色。题干一是从炼字的角度考查首句中“绿”字的妙处,试题的重点是既然是妙处就少了很多啰嗦,只写有点即可。而且我们在初中就学过“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对期中的“绿”在复习诗歌鉴赏时也不止一次的提过。结合炼字题的答题模式:自在句中的词义,句意,加上效果,这道题的满分不应该

3、成为难题。但是不能因简单而大意,导致失分。第二题的重点信息是对三四两联的考查,问借助想象之景抒发了什么感情。这道题的难点就是借助想象之景。这时要回过头来重新认识整首诗。作者想象的是什么景象?作为送别时,他少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惆怅失落。细读发现他是借助想象友人归去后所见所为及以后稳定的生活,来抒发内心的羡慕之情。还难在答题全面,要答出是借助什么景象,展现了什么画面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训练学生对一类诗歌的欣赏不要一个模式的去欣赏,这道题就提醒我们并不是所有的送别诗抒发的感情都是低落的。要具体诗歌具体分析,不能认死理。还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格式。

4、实践证明语文也是有格式的,以确保学生的得分率。这道题的第一题相对简单一些,可以变换为“首句中哪个字用的比较好,好在什么地方?”或者问“‘绿’字好不好,如果换成‘翠’字可好?为什么?”这样就加大了试题的难度。第二题比较正常,如果问“三四联采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那就要更有挑战性。总之,今年福建卷的诗歌鉴赏题第一题过简单,这大概也是它只设置了两分的原因。两道题只有六分的分值比其他省份几乎少了一半,在考查学生古诗文积累方面是不是降低了要求?如果一直是这样将很不利于学生古诗文的积累学习。是很让笔者费解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