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研究-陕080813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跨越?——由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设计引发的思考

中学数学研究-陕080813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跨越?——由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设计引发的思考

ID:36165785

大小:9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6

中学数学研究-陕080813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跨越?——由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设计引发的思考_第1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080813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跨越?——由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设计引发的思考_第2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080813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跨越?——由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设计引发的思考_第3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080813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跨越?——由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设计引发的思考_第4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080813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跨越?——由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设计引发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研究-陕080813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跨越?——由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设计引发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资料编号14438函数单调性张格波发表在陕080813上属于教法、辅导、课例摘要题为《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跨越?——由函数单调性的教学设计引发的思考》在函数单调性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展示气温图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使学生很容易从图形直观上升到自然语言叙述―x增大(减小),y增大(减小).困难就在于如何由自然语言抽象到符号语言,这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最近笔者听了这节课,课后又认真翻阅了相关杂志.在笔者比较的几个教学设计中,教师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如何用精确的数学语言刻画函数图象的上述特征呢?但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跨

2、越,建立数学概念时,不同的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方案.笔者不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跨越,从而建立数学概念,突破教学难点.1片断回放与辨析反思1.1一个定义,几点注意的教学设计(1)问题:怎样用数学语言刻画上述函数图象的特征呢?(2)教师直接给出增函数的数学定义.(3)师生进行定义剖析,提出以下注意点:①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②特别注意定义中“给定区间”“属于”“任意”“都有”这几个关键词;③关注几何特征,单调增(图象从左向右连续上升),单调减(图象从左向右连续下降).辨析与反思:这种教学设计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单调性的强化练习与应用上了,

3、试图通过强化练习来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显然这种处理方案没有让学生体悟到概念发生的过程,从而这种符号化、形式化的数学表达:“当时,",就像天上掉下的一样,学生会感到十分突然,莫明其妙,更无从知道“所以然”了.虽然教师反复提醒学生要注意“任意、都有”这些关键词,学生却会想:为什么“任意、都有”是关键词?而其他的就不是呢?没有“任意、都有”会怎样呢?长时间如此,就势必会使得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一堆公式、定理、法则的组合,是聪明人的文字游戏,从而降低对数学的兴趣.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正是由于缺失了对知识的发生过程的了解,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4、也许有人会认为自然语言与符号化语言的距离太大,学生很难跨越,与其浪费时间,不如经过应用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但我想不能因为难,就望之却步,实际上正是因为学生缺乏这方面的锻炼,缺乏概念形成中的火热思考、思维碰撞,才会使之抽象、概括、构建新表征的能力差,才会感到困难.因此,无论是对概念的实质性理解,数学观念的形成,还是对数学能力的发展而言,缺乏概念发生过程的教学设计都是不恰当的.1.2着眼于“比较”的教学设计(见文〔1〕)(1)问题:怎样用数学语言刻画上述函数图象的特征呢?(2)让学生对“增大”的词义进行讨论理解.(3)让学生从“增大”的词义产生数值“对比”的思想

5、.(4)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符号表示两点数值的对比,得出定义.(5)结合图象体验两点的任意性.辨析与反思:在本设计中,教师借助于对“增大”这个词义的关注与解释,引出比较的思想,然后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比较的思想来观察图象的直观规律,把图象的连续变化转化为两个任意间断点的数值比较,降低了思维的难度,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地实现了两种语言的联接.这种教学设计是有效的,也是自然的,因为单调性本身刻画的就是一种变化趋势,就蕴涵着数字比较.但我们不禁也会去想:“增大”意味着“要比较”,那就一定要用两个任意性的字母去比较吗?从这种意义上讲,这种教学设计似乎没有把握问题的

6、关键.比较是应该有的,但比较不能是具体数字的比较.其实在单调性的教学中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把连续变化转化为“任意两点”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让学生感受到?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本设计留下了遗憾.1.3着眼于“任意性”的教学设计(见文[2])(1)问题:如何用准确的数学符号语言来刻画函数在区间上,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2)引导学生判断:①因为当1<2时,f(1)

7、一开始就把“增大”默认为比较,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判断来体会任意性上了,从而抓住了问题的重点.可以设想,学生经过这样的辨别后,对定义中的“任意”“都有”就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便于理解、构建新的概念.如果教师此时能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让自变量取遍整个区间呢?难道真要一个个地列举下去吗?学生马上就会反应出来——既不必要,也不可能.教师再点拨一下,那怎么办呢?很多学生就会想到用字母代替具体数字,从而实现无限向有限的转化,概念的形成似乎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本设计没有注意到对概念形式化、符号化的必要性的揭示,学生也许会问,为什么要用准确的数学符号语言来刻画?2概念认

8、知过程的再分析与教学设计的重建2.1认知过程的再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