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中访友(教案)

1 山中访友(教案)

ID:36157609

大小:3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6

1 山中访友(教案)_第1页
1 山中访友(教案)_第2页
1 山中访友(教案)_第3页
1 山中访友(教案)_第4页
1 山中访友(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1 山中访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山中访友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积累好词好句。2.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1.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并学习运用。2.学习巧换人称的独特写法。2课时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相信同学们都有过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经历,可以说

2、说你走进山林时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获吗?和我们的同学一样,作家李汉荣也非常喜欢爬山,而且对他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众多朋友。这些好朋友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听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作者有许许多多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

3、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了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石头、雷阵雨、归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3)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2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词典自主解决。学生交流,自主提问。老师根据学生提问相机解释词语。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错误。4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这么多的景物,作者是怎样将它们有条理地介绍给我们

4、的呢?作者介绍的景物有3个要点:古桥、树林和山中的一切。三、精读课文,贯通认知1轻声读第1、2自然段,体味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心情好;高兴。2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很好?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1)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什么时候去访友的?从“露水”和“栀子花”可以看出是初夏的早晨。(2)“与微风撞了个满怀”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那种舒畅的感觉。(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要读出愉快的语气。)3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们的理解。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

5、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1)体会这一句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节奏感更强,表达出作者的激动喜悦之情。(2)这一句的“满怀”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不一样,上一句的“满怀”是名词,指整个前胸部分。这一句的“满怀”是形容词。(3)请大家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读好这句话。4学习第3自然段。(1)默读第3自然段直到最后。作者访问的第一个朋友是谁?(古桥。)作者赞美了古桥的什么?请你用一个词概括。(德高望重。)(2)哪些句子写出了古桥的“德高望重”?抓住“几百年”“弓着腰”“俯身凝望”“岁月悠悠”等关键词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内容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6、。(3)作者在叙述古桥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4)如果把本段的第二人称都改为第三人称,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不同的感觉?(5)比较下面两句话: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老桥犹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一是用人和物对话的特殊写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超乎寻常的感情;二是作者因对古桥的深厚感情而改变了人称。四、布置作业,复习巩固请同学们在课后练习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二、精读课文,贯通认知1学习第4自然段。(1)除了“人与物的

7、对话”和“改换人称”这两种独特写法外,本文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想象新奇。如第4自然段,请自由朗读这一段感受一下。①读第一句思考:我们一般称什么人为“知己”?为什么作者说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②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的手法,将物变成人,把物写活了。也可以写点评,如:用拟人法把鸟和露珠当成人来写,把物写活,充分表达出“我”和大自然之间的深厚感情。(2)引导学生读最后两句。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树?感悟“人变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