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说课 皮锐

轴对称图形说课 皮锐

ID:36150893

大小:1.38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06

轴对称图形说课 皮锐_第1页
轴对称图形说课 皮锐_第2页
轴对称图形说课 皮锐_第3页
轴对称图形说课 皮锐_第4页
轴对称图形说课 皮锐_第5页
资源描述:

《轴对称图形说课 皮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实验小学皮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说教材2.说学情3.说教学目标4.说教学重、难点5.说教法、学法6.说教学流程7.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中的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本单元包括三部分: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剪一剪。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说学情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图形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并

2、不陌生,但作为数学概念则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因此教学时要从大量的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在以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对称的特征。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3.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教学难点:准确判断生活中哪

3、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五、说教法、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学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辩一辩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六、说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基本环节如下:设景激趣,导放新课;自主探究,感悟新知;巩固练习,强化新知;全课小结,交流评价。六、说教学流程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导放新课先播放一段录像——千手观音的震撼表演。接着用课件演示将千手观音几个造

4、型图案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舞蹈造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够发现舞蹈造型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通过播放录像,设置情景,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六、说教学流程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1.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改革的理念。了解对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上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许许多美丽的物体组

5、成的,一片碧绿的树叶,一只漂亮的蝴蝶,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图片的特点。学生在概括不清楚时,进行动画演示。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归纳出对称的概念并进行板书。六、说教学流程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2.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认识对称轴。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层次:剪一剪,说一说,折一折,辨一辨。在每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来发现轴对称的特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六、说教学流程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①剪一剪:出示温馨提示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

6、交流怎样剪才是一个对称图形。六、说教学流程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②说一说: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寻找操作过程中的特例,待小对子都合作结束后,请他们把剪好的图形进行展示,并说一说是怎样剪的。六、说教学流程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③折一折: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把剪好的图形再对折一下看看,发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直观感受对称的特点——左右或上下两边可以完全重合。帮助学生建立轴的概念。而图形中共同特点——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六、说教学流程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④辩一辩:学生通过动

7、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称的。让学生来辨别自己制作的图形是否对称?六、说教学流程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强化新知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节课目标,我在习题的设计上从基础题、变式题、综合题、拓展题,进行过度,有层次、有梯度的面向全体同学。七、说板书设计对称对折——完全重合——轴对称折痕:对称轴(1)对折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2)画形、剪(3)打开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