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38882
大小:3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6
《《六国论》导学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国论》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大意,了解文中部分文言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学习有关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知识。2.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抗击强暴的思想。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对比方法逐层论证的方法。重点难点:1、根据文中注解,疏通大意,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对比方法逐层论证的方法。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自学引导:一、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2、,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2、时代背景:苏洵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世。1004年,辽(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军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于己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两,丝绢二十万匹。1044年,宋又与西夏签约,每年纳白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叶三万斤。而在此前的1006年,宋曾应允每年给西夏银万两、绢万匹、钱二万贯。苏洵反对这种屈辱求和,认为这和战国时六国“赂秦
3、”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故以《六国论》二、自读思考1、给下列字注音六国互丧()暴()霜露洎()草芥()与()嬴下咽()胜负之数()2、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A、其实百倍古:今:B、思厥先祖父古:今:C、后秦击赵者再古:今:D、始速祸焉古:今:E、可谓智力古:今:F、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古:今:3、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A、日割月削:B、以地事秦:C、义不赂秦:D、不能独完:E、李牧连却之:4、解释下列多义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以荆卿为计()邯郸为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5、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从几
4、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6、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的是哪个论点?7、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论述了哪个论点?8、文章最后得出什么结论?三、拓展阅读:下边的短文选自苏辙的同名论著《六国论》,在见解与风格上,与其父互有同异,读后请作回答。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籍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如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
5、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两篇《六国论》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作者所持观点不尽相同,表现在哪里?2.比较两篇文章,哪一篇见解更为精到?3.给下边加黑词选择正确解释,用“√”表示。(1)若此可以应夫无穷。(你这样、象这样、如果这样)(2)以二国委秦。(舍弃、委托、对付)(3)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同“倘”、抵挡、面临)(4)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献出生命、家庭成份或个人来历、挺身而出)课堂流程:一、自学寻疑:1、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初步了解大意。2、学生研读课文,根据注解具体理解文意,发现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并作记录。二、
6、讨论释疑:朗读课文,小组讨论,质疑解疑,疏通文意。三、精讲决疑:1、再读课文,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集中讲解疑难字词意义和用法,翻译重点语句。3、整体感知,鉴赏结构之美:六国破灭,(1)赂秦而力亏弊在赂秦(2)不赂者以赂者丧(总)(分)数量上对比程度上赂秦力亏,破灭之道道理上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齐与嬴不助五国不赂者燕以荆卿为计不能独完赵洎牧以谗诛四、强化巩固:1、指出下面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不同含义A、其实百倍B、思厥先祖父C、后秦击赵者再D、始速祸焉E、可谓智力F、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2、(略,具体见幻灯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