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ID:36133223

大小:1.47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06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1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2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3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4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1971),原苏联领导人。1953—1964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材料1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40%,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低于1

2、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材料2(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尤其农业集体化)日益显著(2)赫鲁晓夫上台2.主要措施农业:①改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为收购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②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③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工业:①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

3、国,给予企业部分权利;②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种植玉米的面积从1954年的430万顷扩大到1962年的3700万顷。扩种玉米对畜牧业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宜种玉米,产量很低。也有些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结不了穗。还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了小麦生产。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赫鲁晓夫的墓碑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墓碑的设计者涅伊兹维斯特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4、。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⑴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重点是农业,收效甚微,但取得一定成就⑶无法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3.评价⑵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有利推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①没有结合国情②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③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框架④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也阻碍改革的进行。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归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赫鲁晓夫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勃列日涅夫(1906年-1982年,曾任苏联党、政、军最高领导人。)1964年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自任苏共第一书记。在他统治下,苏

5、联的军事、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他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6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他在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⑴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⑵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⑶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1.内容3.成效与问题:取得一些成果。1975年以后,经济增长率下降,进入停滞时期2.重点: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比较:

6、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①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内容方面,经济改革前者侧重于农业,后者侧重于工业;③结果方面,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④原因方面,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时代》对戈尔巴乔夫的介绍是“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材料1二战后

7、,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的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1/4,仅1979年入侵阿富汗,每年就要花掉几十亿卢布,还使得苏联的国际形象大大受损。材料2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了很多问题,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材料3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

8、和机关人员的占85%材料4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