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和机械功和机械能说课

力和机械功和机械能说课

ID:36123682

大小:670.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06

力和机械功和机械能说课_第1页
力和机械功和机械能说课_第2页
力和机械功和机械能说课_第3页
力和机械功和机械能说课_第4页
力和机械功和机械能说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力和机械功和机械能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力和机械功和机械能专题复习七里镇中熊解菊分析教材本专题内容包括力和机械,功和机械能两个方面,是中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主要内容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杠杆,滑轮、滑轮组及其他简单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近年来新课标中考对本专题考查的特点是:1.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认识一般是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进行辨析、识别。对重力、摩擦力的考查多以作图题形式呈现。2.求摩擦力大小常结合二力平衡的知识。3.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重力、弹力、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写出较准确的探究结论。4.以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物理现象为情景,运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开

2、放性提出解决有关摩擦力问题的方案。5.对杠杆的认识,主要是考查理解杠杆的五要素,多以作图题形式呈现。6.以实际生活中的某些物体为对象把它抽象为杠杆模型,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定性的解决实际问题。7.杠杆与压强、浮力等知识综合在一起,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8.滑轮这部分内容以作图题形式组装简单的滑轮组,又常与浮力、功、机械效率等知识综合。9.做功的两个基本要素,判断物体是否做功,粗略估测生活中人或动物做功的大小。10.有用功、总功的大小计算,机械效率公式运用及影响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包含滑轮组及斜面)。11.计算功率的大小,还有功率公式的变形式P=FV的运算。12.决定动能、

3、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出题形式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约占中考总分的15%左右。复习目标①知道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②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会作物体的重力的示意图。③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和防止摩擦力的实例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④知道杠杆及其五要素的含义,会画力臂,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类型及其应用;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会根据需要选择简单的滑轮组。⑤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⑥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理解功率

4、的概念。⑦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知道弹性势能;理解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复习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示意图;几个实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难点:简单机械的分析与机械效率的计算分析学生知识方面:初三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但是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对知识点的学习相对比较独立,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如对本专题中要复习的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关系。方法方面: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大多数学生只会简单直接的应用原理和公式,对一些深层的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对一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不能很好的归纳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

5、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针对以上问题,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专题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归纳法教学过程:本专题的课堂教学设计基本遵照下列流程:知识梳理——规律总结——例题精析——练习深化知识梳理:力机械杠

6、杆滑轮轮轴:斜面:种类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重力摩擦力弹力功和功率机械能机械能机械能及其转化:功功率机械效率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方法规律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体受力分析(2)杠杆的状态判别(3)功和功率的区别及功率公式的变形应用。(4)正确理解机械效率及其计算公式(5)动能和势能的比较(6)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7)几个重要的实验典型例题分析例1:装卸工人利用斜面将一木箱推到汽车上(如图).试在图中画出木箱在斜面上所受力的示意图.例2:如图是列车上售食品的手推车,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使手推车前轮向上翘起,请画出售货员所用的最小动力及其力臂。例3:如

7、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