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20651
大小:2.18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06
《醇厚的中原韵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醇厚的中原韵赵华敏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导入:现场演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利用学生对家乡比较熟悉,引导学生对中原民歌的兴趣。中原地区根据现成的史料分析,大概从春秋战国时期起,经过两汉到六朝的发展。中原一词已成为一个专有的地区名词,这个地区主要是指黄河中下游的一段地区,象晋冀鲁豫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小调:小调又称小曲,泛指流行于广大城乡的一种民间歌曲。《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歌曲的前身是首抗日革命歌曲。引用了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沂蒙山小调
2、.问题:这首歌的情绪、风格是怎样的?歌曲的风格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对比欣赏彭丽媛《沂蒙山小调》王世慧的演唱采用了方言、按原来的小调四四拍,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彭丽媛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四三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沂蒙山小调》创作手法鱼咬尾: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歌曲结构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其旋律发展运用了“起—承—转—合”。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歌曲引用了当地流传
3、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的素材。歌曲采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写成,上下整体平衡。但每句从唱词和衬词的关系看,一短一长,表现出一种不平衡。这一长一短,一呼一应,明显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的色彩。好汉歌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在河南昌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来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
4、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二来是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王大娘钉缸作品分析此歌是一首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民间歌舞曲。它是流行于河南的一种地花鼓的一个代表曲目,由一个旦角和一个丑角共同表演.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富于亲切感.思考听到这首民歌后,你会联想到哪首歌曲与它相似?欣赏《好汉歌》你认为《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有那几句似?《好汉歌》是一首创作歌曲,他它的创作素材就来源于《王大娘钉缸》。我们现在的很多创作歌曲的素材就来源与民歌。民歌与创作歌曲的
5、区别:民歌不受专业作曲技法的限制,而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口头的集体创作;其歌词、旋律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流传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依靠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不借助于记谱法或其它手段进行传承;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江苏民歌《孟姜女》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这首歌产生之源头在江苏。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的基础上“加花”其旋律更加流连婉转、绵延
6、不断。千古绝唱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特征。比较民歌的特点: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常见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民歌特点: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中原民歌的特点体裁:小调最丰富;风格:
7、粗犷豪放、诙谐幽默、热烈、奔放、乡土气息浓厚。拓展与探究1、通过我们学习西北和中原地区的民歌,能深入感知、体验、理解区域民歌的特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欣赏了这两个区域的民歌,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课下搜集更多区域的民歌,更多了解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2、通过我们学习欣赏民歌以及它的特点、风格、还有民歌与创作歌曲的联系、区别,请同学们在课下思考形成各种区域民歌风格的内在原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