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堂与学生

让品德课堂与学生

ID:36115967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让品德课堂与学生_第1页
让品德课堂与学生_第2页
让品德课堂与学生_第3页
让品德课堂与学生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品德课堂与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品德课堂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吴丽珍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理应而且能够和谐统一。小学“品德与生活”及“品德与社会”课,犹如开辟了一条连接学生生活的通道,使他们在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发展,以达到课堂内外、教材内外的和谐统一,特别有利于他们品德的健康发展。一、和谐之基: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道德认知和谐统一1、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小学品德课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内容贴近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在教材的编排上,已经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师资状况、儿童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同时为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留

2、出了空间。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尽力缩小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与教材内容、要求的差距,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有目的地选择、增减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搭起认知、情感上的桥梁,使他们能通过桥梁自觉走近课文、学好课文。小学品德教材,大多选有一个主故事,这些故事比较注重典型性,但是反映大人物的事、过去的事比较多,因此往往距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较远。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课,虽然刘爷爷的故事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也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考虑到学生偏食,挑食的现象比较常见,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补充了一个童话故事《

3、胃的诉说》,及时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胃对大家的劝说,让学生明白挑食、偏食的危害,注意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将各自的理想和做法,作为课文内容的一个部分补充进去。这种课文与自身实际的密切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2、教学方式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丰富学生认知世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是品德课的灵魂。但呆板枯燥的说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去理解、消化、巩固道德认识,才有利于丰富学生认知世界。4新课程已破除了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

4、唯一资源的观点,建立多元教育资源的理念。特别是针对一些科普性的课文信息不限于教师,学生更是信息的拥有者。他们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获得的将是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旋律奉献给课堂、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因此,教师应该摆脱课程教材内容的束缚,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解放学生的口与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科学技术神通广大》一课教学中围绕“难道科学技术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或网上浏览到

5、信息,组织学生开展同学间辩论、小组内讨论、班级内交流。这样的讨论学习,学生得到的认识是深刻的,教育效果是明显的。因为每个学生都通过了动嘴交流、动手查阅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原有的课文内容,扩充了学生的信息量。二、和谐之翼: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道德情感和谐统一1、情感激发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课堂情景从生活中来。人的某种情感往往会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当中被激发出来,但虚无缥缈的描述、远隔生活的故事、平淡无味的说教,是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情感的。情感的激发,必须建立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并且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是从鲜活的生活中引导提炼出来的。如《走进

6、大自然》一课,教师在课前让孩子到大自然走一走,然后把找到的大自然的朋友带到课堂上。因为是学生自己生活环境中的,因此他们所带的大自然朋友丰富多彩:有蚯蚓、有枯草、有果实、还有几位孩子用尼龙袋装了空气回来。因为这些都来自孩子的现实生活,孩子对这堂课一开始就充满了热情、充满了兴趣,讲起来滔滔不绝,而且有些新奇的发现都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可以想见,这堂课上得非常成功。又如《我的一家人》一课,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①你家里几口人?都有谁?他们都是做什么的?②你的家里人喜欢你吗?他们都为你做了些什么?③准备一张自己的全家福,课堂交流。交流的

7、时候,学生们对自己的长辈都倾注着浓浓的亲情。学完这一课后,教师再让学生了解一个同学或一个邻居的一家,让他们明白社会(一个国家)就是由这样一个一个的家庭组成的,家人爱我,我爱全家,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田播下爱的种子:从爱父母,爱家人到爱同学、爱他人、爱祖国……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到品德课堂,再从品德课堂回归学生生活,提高了教学实效。2、情感延伸与学生生活和谐统一,带着新情感到生活中去。4学生在学习知识、接触社会后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其中有本质的,也有非本质的,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只有让学生通过自我表述才能暴露其内在的思想认识,教师只有因

8、势利导,引起他们情绪上的共鸣,才能达到深化道德认识的目的。如教《勤劳节俭》时,学生学文后表现出明显的知行矛盾,这种模糊认识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双重道德标准,即一套是自己信奉的道德标准,一套是课堂教学中的标准答案,于是教师首先引导:“如今社会上就有一些丑恶现象和我们格格不入,比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