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承天寺夜游记_课件

17记承天寺夜游记_课件

ID:36069178

大小:2.58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5-04

17记承天寺夜游记_课件_第1页
17记承天寺夜游记_课件_第2页
17记承天寺夜游记_课件_第3页
17记承天寺夜游记_课件_第4页
17记承天寺夜游记_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17记承天寺夜游记_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承天寺大雄宝殿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梅眉山人。与父苏洵和弟苏辙都是著名政论家,合称“三苏”,三人同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时代背景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难容朝廷,自请外任。因做诗有谤朝廷之意,被御中弹劾下狱。出狱后,贬至黄州任团练副史(有职无权的闲官)。作者在这种心情下,写出这篇文短意深的短文。学习提示这篇散文文不足百字,记事、绘景、抒怀,格调明朗自然,语言朴素简洁,富有诗情画意。阅读时要反复吟诵,认真品味。请学生朗诵

2、,体会意境各段段意第一部分(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原因。第二部分(2段):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第三部分(3段):惋惜无人赏月,表达旷达乐观的情怀。请解释下列词语欲户念遂亦寝相与耳交横但盖空明步寻打算、将要门想到于是、就也睡觉一起、一同罢了交错、纵横只,仅连接上文表原因清澈透明徒步徐行,散步寻找《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晋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他便辞去

3、“彭泽县令”的官职,回到柴桑老家(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隐居务农,过着田园生活。四十六岁,他搬到南村去住。他的一些老朋友如殷景仁、颜延之等,都住在那里。这样,他在耕作之余,就有更多的机会和老朋友们相聚,谈论诗文。盖:屈平之作《离搔》,盖自怨生也。——《史记·屈原传》但: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国典:国法)——曹操《败军抵罪令》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翻译下列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

4、交错,原来是那竹和柏的影子。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分析课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时间原因地点人物事件记事猜测作者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的原因。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作者夜寻张怀民的原因是:月色入户,念无与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绘景今晚的月色如何?难道承天寺的院子里只有竹子柏树,就没有其他植物吗?与苏轼共赏月色作者是如何

5、描写月色的? 妙在何处?清澈透明宁静淡雅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品味,这是对竹的高度评价,自古就有梅,竹,菊,兰岁寒四友。把这些植物人性化了,而竹是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这句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辅相称。居住的地方必须有竹子生长,哪怕那里离闹市太远而没有肉吃;没肉吃充其量叫人缺少点力气,而没有竹

6、子的居所就会令人落入俗人之列。清幽宁静的意境清新高雅的品格闲人——闲情自居、自傲、自宽、自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怀非闲人无暇赏月有闲人安闲自适中隐含一种抱怨结合全文内容,思考“闲人”含义。这两句话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相当复杂,自居自傲:苏轼为自己能安闲自适,超脱世俗,尽享美景而快意。自宽自慰:苏轼鄙弃世俗,借助美景暂得欢娱,来排遣政治失意的苦闷,落寞孤独的愁苦。既旷达乐观又惆怅苦闷的矛盾心情。自居(自以为有某种身份)资料链接:张怀民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弹劾下狱。出狱后,贬至黄州任团练副

7、史(有职无权的闲官)。四年后,张怀民也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找出字里行间体现友情的语句?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唯怀民可以同乐怀民亦未寝——心境相同相与步于中庭——关系密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志同道合这些说明他们心有灵犀,志同道合。简记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月色诱人,邀友赏月精绘景————清秀优美的月夜图月光如水、竹影斑驳、夜气清爽、境界宜人深抒怀————恬淡旷达、惆怅无奈文短意深

8、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月夜,苏轼寻张怀民一同赏月,自得其乐。中心思想: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资料链接:结合积累知识,做苏轼知音。被贬杭州:他筑苏堤,造福百姓,诗云“我本无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