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33082
大小:20.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29
《12、伊索寓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备课时间教学课题12伊索寓言主备人:第1-2教时复备人:累计4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一般特点。2.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3。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从故事中学会做人。教学重点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从故事中学会做人。课前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课文。 (一)《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
2、吗? 3.尽管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白费劲。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4.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 5.读一读课文结束的话。想想这句话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了道理,画龙点睛) 6.理解寓意。 (1)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寓意。 (2)现实生活中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话语? (3)对于这些不良话语和心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二)《牧童和狼》。 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 (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 3.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修改与反思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
4、?怎样说? (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8.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三)《蝉和狐狸》。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
5、的? (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4.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5.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四、总结。 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启发学生从
6、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册。2.选读《伊索寓言集》。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板书《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设计《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教学反思调整课堂结构,将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教学时,我将课外寓言引入课堂,先用学过的《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进行比较阅读,弄清乌鸦为什么会受骗,而蝉却没
7、有受骗?从而理解寓意“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然后,相机拓展,又补充了几则伊索寓言,真正做到了“把文读短,把书读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