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短文两篇

27 短文两篇

ID:36030611

大小:21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29

27 短文两篇_第1页
27 短文两篇_第2页
27 短文两篇_第3页
27 短文两篇_第4页
27 短文两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27 短文两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7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1.了解与陶弘景相关的知识。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3.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写景的巧妙。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今天,

2、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1.注音写字。夕日欲tuí(颓)   沉鳞jìng(竞)跃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五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四季)俱备(3)晓雾将歇(消散)(4)夕日欲颓(坠落)(5)沉鳞竞跃(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6)未复有能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其奇者3.翻译句子。(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译文:山河的壮

3、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文: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自从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探究一 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其中“美”字点明全文的中心。探究二 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然的山川之美的?答案:写到的景物: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

4、夕日、沉鳞。描绘:从仰望高峰到俯视清流,然后又写流水两边的景物,上下左右都写完后,又描绘了崖壁上的景色,这是静景描写;然后“乱”“竞”两字把猿、鸟、鱼在大自然中怡然自乐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动景描写。探究三 文中的山川之景美不胜收,作者是怎样写出普通的山川之美的?答案:(1)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2)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3)晨昏变化之美。清晨

5、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4)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探究四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的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愉悦之情,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

6、的志趣。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不足百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他状写的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文章清秀隽雅,如诗如画。表露了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答谢中书书美1.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解,“书”的意思有:①写字;记录;书写。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⑥(Shū)姓。请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书”的意思。(1)书本——(③)(2)书写——(①)(3)书信——(④)(4)楷书——(②)(5)判决书——(⑤)2.仔

7、细阅读下文,仿写句子。乡村,黄昏。平和安宁盘旋在乡村的上方。幸福,仅如此,不必要多少绚丽的风景。农家,炊烟。温馨美妙回荡在农村之间。幸福,仅如此,不必要多少感动的画面。答案:(示例)小河,少年。青春年少洋溢在小河中间。幸福,仅如此,不必要多少甜美的情景。【走近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

8、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书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写作背景】(1)“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2)历史背景《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的。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记承天寺夜游1.了解与苏轼相关的文学常识。2.在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